南美洲印第安人的一支。共170萬人(1977),主要分佈在玻利維亞西部的拉巴斯、奧魯羅、波托西等省(約占該國總人口的65%)及秘魯南部的普諾省和塔克納省(約占該國總人口的32.5%),少數分佈在智利北部的塔拉帕卡地區。三分之二左右的人居住在海拔1700米至4200米的高山地帶。屬蒙古人種美洲支。使用艾馬拉語,屬印第安語系艾馬拉語族。有文字。部分人使用克丘亞語。多信天主教,殘存著許多原始信仰。幾乎每傢都有幸福之神埃克科的偶像。

  艾馬拉人的祖先是蒂亞瓦納科文化的創造者。在15世紀末,艾馬拉人成為印加帝國的居民,其住地大部分被納入印加帝國的版圖。1538年受西班牙殖民統治,包括坎奇、科利亞、盧帕卡、科利亞瓜、烏維納、帕卡薩、卡蘭加、查爾卡、基利亞卡、烏馬蘇亞、科利亞瓦亞等部落在內,其分佈地區相當於今玻利維亞。殖民統治時期各部落之間的差別日益縮小,到20世紀初,艾馬拉人已形成統一民族。由於遭受殖民者的奴役和部分部落被克丘亞人同化,人數及住地日趨減少。艾馬拉人與所在國各民族一起,於19世紀20年代推翻西班牙殖民統治。

  艾馬拉人居住的一些地區尚保留村社結構。大部分人從事農牧業,農業主要種植土豆、玉米、大麥、蔬菜等;畜牧業以飼養駱馬、駝羊和綿羊為主。沿海地區的從事漁業。制陶和紡織業比較發達。殖民者入侵前,就已通曉開采和加工金、銀、銅的技術,擅長制作鐲、環、別針等銀首飾。現在,部分人在工礦企業工作。過去男子穿緊身短上衣(外紮腰帶)和鬥篷,婦女穿縮腰緊身衣,束一寬而長的腰帶;現在男女也穿歐式服裝。民間醫術水平較高,用自制草藥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