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初至30年代,圍繞芝加哥大學社會學系形成的社會學學派。1892年美國社會學傢A.W.斯莫爾在芝加哥大學建立瞭世界上第一個社會學系,開設瞭第一個社會學研究生班,與G.E.文森特合寫瞭第一部社會學教科書《社會研究導論》(1894),並於1895年創立瞭美國第一個社會學刊物《美國社會學雜誌》。社會學系創立後,斯莫爾先後聘用瞭文森特、W.I.湯瑪斯、R.E.派克、E.W.伯吉斯等人,形成瞭該系強大的師資陣容。到20年代,在派克等人的努力下,該系日臻完善,每每年招收200餘名研究生,300餘名本科生,開設40多門課程,成為同期美國及世界上最成功的社會學系。以後影響日益擴大,逐步形成瞭芝加哥學派。

  在美國當時占統治地位的實用主義哲學思潮影響下,芝加哥學派對新興的芝加哥城市的社會問題開展瞭一系列的實證研究,從而使這個學派總體上具有重視經驗研究和以解決實際社會問題(特別是城市問題)為主的應用研究的特征。托馬斯和F.W.茲納尼茨基合著的《波蘭農民在歐洲和美國》(1918~1920)是該學派最有影響的代表作。芝加哥學派對人文區位、鄰裡關系、人口、種族、犯罪、貧民窟等問題的研究,是都市社會學研究的范例。這一時期芝加哥學派的主要學術成果有:帕克等人著的《城市──對都市環境研究的提議》(1925)、《都市社區》(1926),伯吉斯的《傢庭──相互影響的個性之統一體》(1926),L.沃思的《都市生活是一種生活方式》(1938),H.佐巴夫的《黃金海岸和貧民窟》(1929),F.R.思雷舍的《團夥》(1927),等等。芝加哥學派的經驗社會學方向對後來美國社會學研究方法的發展產生瞭重要的影響。

  到瞭30年代,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相繼形成瞭自己的社會學研究中心。1935年美國社會學會創辦瞭《美國社會學評論》,不再以芝加哥大學的社會學刊物為全美社會學會刊。這一變更標志著芝加哥學派在美國社會學界統治地位的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