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研究人的認知、態度、動機、人格等個體心理因素特點及社會心理現象的學科。屬於社會心理學的應用學科。1951年G.卡托納首先對經濟行為進行瞭心理學分析,指出影響消費者行為的因素是:①收入、資產水準。這是限制購買能力的條件。②居住條件及傢庭結構等環境因素。③購買習慣。④契約及義務的影響。⑤消費者的心理特點。

  消費者心理學研究的主要內容有:①消費者資訊搜尋及個人購買決策。消費者過去的知識及經驗對當前搜尋有用資訊有調整作用,二二者呈U形關系,即有中等程度知識的消費者可能獲得較多的信息。消費者的記憶與其購買決策之間有明顯的交互作用。記憶中的東西影響當前的選擇,而當前選擇對隨後的記憶又有影響。②消費者的態度、情緒及心情。影響消費者行為以態度為中介,通過意向起作用。消費者態度基於對信息的認知反應,有用信息的效價(有利程度)是態度反應中的主要因素。消費者情緒及情感在其選擇決策中起重要作用。例如,心境不佳可導致消費者對風險估計過高;相反,積極的心境則會低估風險,使購買決策較為容易、精確及有效率。③消費者對廣告的反應。對商標的態度是商標信念的函數,也是對廣告態度的函數,消費者對廣告的態度影響其購買行為。④消費者滿意程度的研究。消費者滿意水平是對商品性能的期待與不確定性(實際性能與期待之間的差異)二者的函數。消費者的不滿反應可用B.韋納的歸因學說解釋,即把產品不良原因按穩定性、位置(與商店有關還是與消費者有關)及可控制性三個維度歸因,發現當商品不良被認為與商店有關時,消費者要求得到賠償和道歉,如產品不良與商店有關又是可控制時,消費者感到憤怒並渴望報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