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社會學傢,T.帕森斯的學生。出生於1930年7月22日。1952年獲羅茲獎學金赴牛津大學就讀。1958年獲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後在三藩市精神分析研究所進修,並在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任教,1972年成為該校社會學教授。1969~1973年和1980~1981年,兩度擔任國際關係研究所副所長。曾在一些社會學研究機構及學術團體任職。主要著作有:《經濟與社會》(與T.帕森斯合著,1956)、《工業革命中的社會變遷》(1959)、《集體行為理論》(19622)、《經濟生活的社會學》(1963)、《社會學解釋論文集》(1968)、《社會科學中的比較方法》(1976)、《變化中的學術市場》(1980)等。

  斯梅爾塞將社會學理論應用於經濟制度、集體行為、社會變遷,以及人格與社會結構等方面的研究,在學術界有較高的聲譽。在《工業革命中的社會變遷》一書中,他運用結構—功能分析方法,通過考察1770~1840年間英國蘭開夏郡棉紡工業的歷史情況,探討瞭早期工業資本主義發展對傢庭結構和對社會分化的影響,認為這一歷史過程導致瞭成功的經濟性分化和拓展瞭行動范圍,並產生一系列響應市場要求的非經濟性分化。斯梅爾塞的研究對現代化理論有一定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