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潔瓊

  中國社會學傢、政治活動傢。祖籍廣東臺山,1905年9月12日生於廣州市。1931年獲美國南加州大學社會學碩士學位,並獲中國留學生最優學習成績獎,被吸收為美國社會學學會榮譽會員。同年回國執教於燕京大學社會學系。1940年以以後,歷任中正大學教授,東吳大學和燕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滬江大學、聖約翰大學、震旦女子文理學院兼任教授。1949年後,任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委員、北京政法學院教授兼副教務長、國務院專傢局副局長、北京市副市長、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及社會學系教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屆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社會學會副會長、名譽會長。1949年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1954年以後當選為第一、二、三、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第六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她是中國民主促進會發起人之一,歷任民進中央常委、副主席、主席。主要論著有:《中國婚姻傢庭問題》(1985)、《談談婚姻與傢庭問題的調查研究》(1985)、《新中國建立後婚姻傢庭制度的改革》(1988)等。

  雷潔瓊偏重於應用社會學的研究。她強調應用社會學必須以理論作指導。她深入研究瞭中國的婚姻與傢庭問題,認為婚姻傢庭制度是社會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必然影響傢庭制度的變革、傢庭關系與權利結構的變革和傢庭觀念的革新等。在變革的過程中,由於新舊制度的矛盾發生失調而出現社會問題。婚姻傢庭問題是受制於一定的社會生產方式及與此相適應的社會意識形態,研究傢庭問題要密切聯系社會制度的發展和變革的趨勢。她強調社會學的研究必須從社會實際出發,運用社會學原理、原則和方法,在一定理論假設的指導下,註重社會調查,以實際調查材料來印證理論的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