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命週期中最後的時期,也是人的年齡、生理和心理狀況都已達到老年的時期。根據人的年齡、生理和心理狀況劃分老年期的標準有:①年齡標準。老年期的上限,即生命的終止;下限,現代世界各國、各地區多按本國、本地區通行或規定的退休年齡為人的老年期開始。由於各國、各地區規定的退休年齡不一致,老年期的年齡下限也不統一,約50~70歲。有的國傢、地區規定女性比男性小5歲的差別。1982年老齡問題世界大會確定60歲及其以上為老年人口;聯合國人口統計方面的資料中也有以65歲及及其以上為老年人口。中華人民共和國多以60歲及其以上為人的老年期,有時也按65歲及其以上統計老年人口,通常男女老年期年齡界限無差別。有人認為,由於人的壽命增加,老年期時間的延長,可將老年期再劃分為中老年期和老年期(如美國),或劃分為實年期和老年期(如日本)。中老年期亦稱老年前期,其年齡界限為60~70歲。實年期是充實年齡時期之意,其年齡界限為50~69歲。②生理標準。人的生理老年期是指從生殖期的終止起到死亡為止的時期。女子有比較確定的生理老年期界限,即以絕經期或更年期為標志。婦女的絕經年齡並不一致,大約45~55歲不等;更年期持續的長短也不一致,一般是數年以至10年左右。因此,女子的生理老年期約為55歲以後。男子更年期一般無明顯的生理變化,而且男子的生殖能力和女子大不相同,不少男子即使80歲仍有生殖能力。因此,男子的生理老年期較難確定。不過一般均認為男子的生理老年期應遲於婦女5~10年,即60歲以後。醫學或生物學的研究雖然可以從人體上發現不少衰老特征,但卻很難在更年期之外,從解剖或生理功能的改變上再提出其他公認的老年界限。③心理標準。人的心理老年期從理論上說是指人的心理功能或狀態出現退行性衰老變化的時期,即包括視、聽力減退,記憶力、智能的衰退,以至情緒消沉等。但如何衡量這些衰老現象,缺少統一的確定的標準。特別是由於個體受個性、傢庭、社會環境、教育、生活際遇、工作性質、健康狀況、事業成就、生活水平、社會交往等因素的影響,心理衰老的時間、年齡和程度相差極為懸殊。所以,人的心理衰老雖然是可以研究和描述的,甚至可用心理量表測出,但卻難以找出一種劃分心理老年期的統一標準。

  人的老年期的年齡標準、生理標準和心理標準是相互關聯的綜合指標,它們會因社會的發展進步、人的壽命的延長等而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