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代人之間的人際關係。通常一代指20年,但代際關係的兩代,泛指老年人與年輕人,如傢庭中的父母輩或祖父母輩與兒女、孫子女輩的關係。代際差異產生代際關係。老年人與年輕人因為生理的、心理的、角色和社會地位以及社會經歷的不同,在行為和認識上產生差異。代際關係既可能是整合的、融洽的;也可能是分離的、隔閡的。一個開放的社會或當社會急劇變革時期,一代人與另一代人的社會化過程、社會經歷不同,從而使各自組群中心觀(或稱群體中心觀)較為懸殊。不同代的人各自具有以自身群體為中心心的價值觀。他們對同一現象或一系列社會現象會有不同的看法。兩代人之間這種認識上、價值觀念上的明顯差異,通稱“世代隔閡”或“代溝”。

  在封閉的社會或社會發展處於穩定或停滯時期,兩代人所處的社會環境無明顯變異,年輕一代人的社會化處於老一輩嚴格教養、熏陶之下,嚴格遵循傳統的社會規范,世代之間在觀念上、行為上較為一致,世代隔閡就不明顯。

  代際關系既可發生於傢庭中,也可以是社會范圍之內的。傢庭范圍之內的代際交換是傢庭代際關系的重要規律,即父母一代給予子女一代以經濟或服務性幫助,而子女則給予父母一代以感情上的慰藉和尊重。但是,這種交換往往是不平衡的,會產生代際矛盾。社會范圍之內的代際隔閡的消除或彌合,往往表現為新意識代替或變革舊觀念。代際關系的處理一般采用調適、合作、同化和瞭解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