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和地方國傢機構中的國傢行政機關或國傢管理機關。習慣上泛指國傢政權機關總體或國傢機構。它在各國有各種不同的名稱,如國務院、部長會議、內閣等。在國際交往中,往往把一國的最高行政機關通稱為一國的政府。

  作為行使國傢行政機關專門職權的政府,是在資產階級革命過程中出現的。17世紀,英國資產階級反對封建專制集權,逐步爭得議會的權力,並使議會逐漸與行政機關分立,形成瞭立法與行政兩種不同性質的機關。西方各國在資產階級革命勝利後,不論論是采取君主立憲制還是采取民主共和制,多數根據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原則建立瞭自己的國傢行政機關,即政府。

  社會主義國傢實行議行合一的政治制度。國傢行政機關由人民代表組成的國傢權力機關產生,向國傢權力機關負責並接受其監督。在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就是中央人民政府,它是中國的最高國傢行政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傢權力機關,根據它的決定,由國傢主席任命總理、副總理和其他人員,組成國務院。

  政府按其管轄范圍來區分,在單一制國傢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聯邦制國傢有聯邦政府和邦政府。

  中央政府 負責執行國傢最高行政機關的職權、統一領導全國和地方行政工作的最高國傢行政機關,通常集中掌握關系國傢根本利益的帶全國性的國防、外交、財政、內政等方面的行政職權。中央政府在各國有不同的名稱,其中央政府的組織形式在各國則因歷史發展條件不同而各不相同。在西方國傢主要有3種形式:①以英國為代表的內閣制,由議會中占多數席位的政黨或政黨聯盟組成對議會負責的政府,議會對政府有權進行監督並可提出質詢,甚至提出不信任案迫使政府辭職,但在發生這種政治危機時政府則常常運用其權力,報請國傢元首解散議會。②以美國為代表的總統制,由以選舉產生的總統為首腦,直接組織和領導隻對他負責而不對議會負責的政府,但議會仍享有對總統進行監督和彈劾的權力。③以法國為代表的混合制,由議會選舉產生並對議會負責的總統為行政首腦,他直接幹預由內閣總理及各部部長組成的政府,議會有權監督、撤換政府。在西方國傢,雖然政府組成的形式不盡相同,但隨著政治、經濟各類矛盾的發展,政府的行政權力日趨擴大。

  地方政府 地方各級行政區域內行使行政職權的地方國傢機關。在西方國傢,產生地方政府有多種制度。有的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命,一切工作都要按中央政府的指令進行活動。有的采取中央與地方分權制,按法律規定實行地方自治。政府由居民選舉產生。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地方政府是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由同級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地方人民政府一方面要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縣級以上)負責並報告工作,另一方面要對上一級國傢行政機關負責並報告工作。全國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都是國務院統一領導下的國傢行政機關,都服從國務院的領導。中國民族自治地方的各級人民政府,除行使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職權外,還可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限行使自治權。

  聯邦制國傢的政府 聯邦政府是全聯邦的中央政府。此外,加入聯邦各成員單位也有自己的中央政府,如美國各州的州政府,蘇聯各加盟共和國的部長會議等。聯邦制國傢的地方政府,是指聯邦成員單位所轄各個行政區域設立的各級行政機關,對此各國規定有不同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