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嬰

  中國春秋時齊國的思想傢。字仲,諡平,亦稱晏平仲。夷維(今山東省高密)人。齊靈公二十六年(前556),繼其父晏弱任齊卿,曆仕齊靈公、莊公、景公三世,卒於景公四十八年。前後從政56年,聲名顯於諸侯。他主張修文德,輕鬼神。景公生生病,意欲降罪祝史,他以為不可,於是進諫說:“雖有善祝,豈能勝億兆人之詛?”彗星出現,景公想舉行禳祭,他用“天道不諂,不式其命”的道理,說明祈福禳災無益,要求齊君善理政事,多關心人民疾苦。他還從現實生活出發,以烹飪、奏樂為例,指出瞭和與同的差別,說明事物矛盾“相成相濟”,並在“和”與“同”的關系問題上發展瞭史伯的思想,進一步提出瞭“可”與“否”對立統一的觀點。說“君所謂可,而有否焉”;“君所謂否,而有可焉”。他還明確指出清濁、大小、長短、疾徐、哀樂、剛柔、遲速、高下、出入、周疏等現象相反相濟的規律。晏子的哲學思想主要見於《左傳》。《晏子春秋》是戰國時人纂輯而成的,學術界有人認為是後人偽托,不足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