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哲學的一對概念,指王道和霸道。戰國時期的思想傢通常用來概括兩種不同的政治主張。《孟子·公孫醜上》說:“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孟子認為,霸道是一種憑藉實力的強權政治,王道是一種以道德為基礎的仁政。孟子推崇王道而貶抑霸道。商鞅則相反,推崇霸道而貶抑王道。戰國末年,荀子認為,“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二者同樣可以強國,但是比較起來,“粹而王,駁而霸”,王道還是比霸道更為理想的政治主張。到瞭漢代,漢宣帝總結封建統一帝國建立以後的統治經驗,,認為“漢傢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二者成為統治者兩手並用的統治方術。宋代的程朱理學又把二者對立起來,重新提出瞭王霸之辨的問題,認為王道行仁義而順天理,霸道假仁義以濟私欲,因而推崇王道而貶抑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