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晉時期的邏輯學傢。字叔時,代郡(在今河北省蔚縣東北)人。生卒年不可考,約活動於3世紀末至4世紀初。曾任佐著作郎,元康初(291年前後)遷建鄴(在今南京秦淮河以北)令。他著有天文曆算專著《正天論》。在邏輯方面,曾註《墨辯》,又採集諸傢言論編成《刑名》兩篇,皆已散失,現僅存《墨辯註敘》。魯勝事蹟及《墨辯註敘》均見《晉書·隱逸列傳·本傳》。

  魯勝在《墨辯註敘》中著重論述瞭先秦邏輯史。他首先指出名學的作用,認為“名者所以別別同異,明是非,道義之門,政化之準繩”。其次,他闡述瞭先秦名學的淵源,指出:“孔子曰:‘必也正名,名不正則事不成’。墨子著書,作辯經以立名本。惠施、公孫龍祖述其學,以正形名顯於世”。西漢以來,史學傢談到名傢,隻列鄧析、尹文、惠施、公孫龍等,魯勝則把名傢的范圍擴大到孔子、墨子等,並把墨傢作為名傢的中心支柱。他還敘述瞭先秦名傢的研究成果和廣泛影響,認為“自鄧析至秦時,名傢者世有篇籍”,“孟子非墨子,其辯言正辭則與墨同。荀子、莊周等皆非毀名傢,而不能易其論也”。他還列舉瞭先秦(也涉及魏晉時期)名辯論爭的各種問題,如“名必有形,察形莫如別色,故有堅白之辯。名必有分明,分明莫如有無,故有無序之辯。是有不是,可有不可,是名兩可。同而有異,異而有同,是之謂辨同異。至同無不同,至異無不異,是謂辨同辯異”等等。

  盡管魯勝關於《墨辯》為墨子所著和惠施、公孫龍祖述其學的看法失之真實,但他的其他議論卻見地甚高,富有啟發性。《墨辯註敘》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邏輯史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