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金蒂萊

  義大利新黑格爾主義哲學傢,法西斯主義政治活動傢。1875年5月29日生於卡斯特爾維特拉諾。1898年畢業於比薩大學。1903年在那不勒斯大學擔任編外講師。1906年任巴勒莫大學教授。1914年任比薩高等師範學院教授。。1918年任羅馬大學教授。1922年任墨索裡尼政府公共教育部長;1924年辭職後任國立法西斯文化研究院院長。1943年墨索裡尼倒臺,金蒂萊隨即隱退,但不久又成為希特勒建立的法西斯社會共和國的積極支持者。1944年4月15日在佛羅倫薩被意大利共產黨領導的遊擊隊處決。金蒂萊於1902~1923年,曾與B.克羅齊共同編輯《評論》雜志;從1920年起,主編《意大利哲學評論雜志》。主要哲學著作有:《作為純粹行動的思想行動》(1912)、《作為純粹行動的精神的一般理論》(1916)、《作為認識論的邏輯體系》(2卷,1921~1923)、《哲學導論》(1933)。

  金蒂萊在哲學上提出他的所謂行動哲學。他以J.G.費希特的主觀唯心主義改造G.W.F.黑格爾的哲學,認為意識是世界的唯一本原,先驗自我囊括瞭一切存在和生命、一切文化領域和意識形式,主體和客體不過是這個自我的環節,兩者的統一隻能實現於意識的活動中,而不能實現於意識的客觀產物中。自然既是精神的他在,也是精神努力克服的材料,而且就精神在其活動中用認識和行動不斷克服自然而言,自然本身就是精神。他認為,作為純粹主觀性的藝術與作為純粹客觀性的宗教是對立的,哲學則是這兩個對立面的結合。他的哲學把法西斯國傢視為精神的最高體現,主張個人完全從屬於這個國傢整體,並溶化於它的政治歷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