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過去經驗的心理反映形式。它表現為人對感知過、體驗過、想像過的東西的識記、保持和再現。大腦皮質中暫時神經聯繫的形成、鞏固以及以後的現實化,是記憶的生理基礎。20世紀50年代以來,科學傢們對記憶的生理機制從生物物理學、生理化學以及腦科學等方面進行瞭許多探索,提出瞭種種假設,如腦皮質定位說、腦均勢說、分子記憶說等等。

  記憶的基本過程 記憶的基本過程是識記、保持、遺忘、再認認和再現。記憶是從識記開始的。識記是外部世界的對象和現象的映象在記憶中鞏固和保持的過程,它是記憶的一個重要環節。再現的完整性和精確性、保持的鞏固性和長久性都依賴於識記。識記根據有無目的性可分為隨意識記和不隨意識記。隨意識記的特點是有自覺提出的識記目的,它要求進行意志努力和應用專門方法;不隨意識記的特點是沒有識記目的,它是在某種活動中自然而然地實現的。通常,隨意識記要比不隨意識記有成效。識記的成效主要地依賴於它的目的性、準備性、對所識記的材料的興趣和情緒關系。根據對材料的理解或不理解,識記又可分為意義識記和機械識記。意義識記與對材料的理解有聯系,它的基礎是在新的材料和已熟悉的材料之間,在材料的各個部分之間建立意義聯系;機械識記則同理解沒有聯系或較少聯系,這是由材料的特點及其理解的困難性所引起的,它的基礎是以多次重復的方法鞏固外部聯系。一般說來,意義識記的效果優於機械識記的效果,但在認識過程中這兩種識記都是必要的。

  保持和遺忘是相互對立的過程。保持是對材料的積極加工,使之系統化,進而概括和掌握它們,並把它們儲存在記憶中的過程;遺忘是材料在記憶中消失的過程,即沒有把材料保持下來。因此,保持的過程實質上也就是同遺忘作鬥爭的過程。

  識記和保持的結果具體地表現在再認和再現上,人應用所獲得的經驗是借助於再現和再認實現出來的。再認和再現是以前感知過的東西的恢復過程,二者的差別是:再認是當客體在場時出現的,再現是客體不在場時出現的。再認和再現可以是隨意的或不隨意的。

  記憶的種類 記憶按其內容可分為4種,即映象記憶或表象記憶、感情記憶或情緒記憶、邏輯記憶或詞的記憶、運動記憶或動作記憶。在人的記憶中,詞的記憶或邏輯記憶占主要位置。這幾種記憶形式都是相互聯系著的,因為它們都表現在統一的記憶過程中。在控制論和信息論的影響下,心理學中引入瞭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的概念。瞬時記憶就是事物接觸到人的感覺器官時所產生的感覺登記,其內容如受到註意便轉化為短時記憶。短時記憶的容量通常為7±1個項目,保持時間約1分鐘。短時記憶的內容如得到重復便轉化為長時記憶。長時記憶的容量是無限的,它的保持時間在1分鐘以上乃至幾十年之久。記憶同個性有聯系。根據不同的人對直觀材料或抽象材料記憶效果的差異,可以把記憶分為三種類型,即直觀映象類型、詞的邏輯類型和中間類型。

  記憶的作用 人借助於記憶積累著生活經驗和知識,並且在需要的時候應用它們。記憶參與人的整個認識過程,並在人的生活和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記憶把過去感知和體驗過的東西作為映象而在腦中保持和鞏固下來,人就必須每一分鐘都重新體驗生活,對外部世界的認識就會感到永遠陌生,仿佛永遠處在新生兒的狀態中,人便不能學會和掌握任何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