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政治思想傢、經濟學傢。1858年7月6日生於英格蘭一個富有傢庭,畢業於牛津大學,畢生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積極投身於英國社會改良運動。1940年4月1日逝世於漢普斯塔德。一生中有53部著作。主要政治著作有《貧窮問題》(1891)、《社會問題》(1901)、《帝國主義研究》(1902,1938修訂)、《自由主義的危機》(1909)、《戰後的民主》(1917)、《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1932)、《民主和變化中的文明》(1934)。

  霍佈森贊同新自由主義的政治原則,更多地關註社會現實問題。主張國傢制定幹涉計劃,通過實施強有力的幹預緩和社會矛盾,維護個人自由。他強調,強化國傢作用的目的應是為瞭更多地緩和社會的不平等,更多地提供社會福利。由於社會是一個具有生命、意志、目的、意義的統一體,為瞭實現公共利益,個人也應當服從統一體的規劃,服從國傢對社會生活的幹預。他指出,社會政治問題的根源在於經濟問題。為瞭消除日趨嚴重的貧富分化所導致的政治敗壞、社會動蕩,必須進行一系列社會改革。社會福利問題是改革的中心點。國傢要發揮積極作用,制定全面的福利政策,興辦多種福利事業,實行失業救濟、免費醫療、老年撫恤和業餘教育,改變不合理的財富占有和不平等的收入分配。霍佈森是較早研究帝國主義政治的思想傢。他提出帝國主義就是一個國傢為瞭自己的目的而對他國制度與生活的控制。認為幾個勢均力敵的帝國互相競爭和商業利益被金融利益或投資利益所左右,是現代帝國主義與老帝國主義的兩大區別。現代帝國主義是由追求私利的政界權貴、冒險傢、大公司代理人、投資者等結成的聯盟。帝國主義奉行軍國主義和官僚政治,具有掠奪性和寄生性,破壞民主,踐踏自由,是現代民族國傢最突出的危險。霍佈森反對帝國主義,卻又幻想建立一種“國際帝國主義”,以非暴力革命的方式實現永久和平。

  霍佈森的社會改良主張促進瞭英國“福利國傢”政策的制定。他對帝國主義的研究與批判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人們對帝國主義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