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議會議員組織的國際政治團體。由英、法兩國議會議員發起,於1889年6月在巴黎創立。原名促進國際仲裁的各國議會會議,1899年改稱促進國際仲裁的各國議會聯盟,1922年改為現名。成員是各國議會議員組成的議員團。至1989年4月,有110個國傢(地區)的議員團和 l個聯繫成員加入。主要機構有:①大會:由各成員國派出議員代表團參加,討論重大國際問題,並通過有關決議。原為每年l屆,1984年起改為每年2屆。下設5個委員會協助工作,就大會交與審議的問題擬出報告和和決議草案。委員會為:政治問題、國際安全和裁軍委員會(第一委員會);議會、司法和人權問題委員會(第二委員會);經濟、社會委員會(第三委員會);非自治領土和種族問題委員會(第四委員會);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和環境委員會(第五委員會)。②理事會:由每個議員代表團派2名代表組成,負責決定和指導聯盟的活動。主席由理事會選出。③執行委員會:負責監督聯盟的行政工作,主席由理事會主席擔任,13名成員中至少有10名由理事會理事中選出。④秘書處:執行機構,秘書長由理事會任命。⑤各國議會秘書長協會:行政上享有自主權的咨詢機構。總部設在日內瓦。機關刊物有《各國議會聯盟公報》等。

  聯盟的宗旨:加強各國議會議員的團結,增進各國議員之間的個人接觸,采取共同行動以加強和發展各國的代議制,特別是支持聯合國的各項宗旨,從而全面地促進國際和平與安全。該組織的主要活動是:對適合由議會采取行動解決的國際問題進行調查,探討解決辦法,並就發展代議制、提高議會的作用和權威提出建議。

  70年代以來,聯盟討論的主要議題有和平共處、裁軍、中東問題、東南亞問題、歐洲安全、南部非洲問題、國際恐怖主義、區域經濟合作、國際經濟新秩序等。聯盟作為各國議會議員討論世界事務的論壇,在國際和平與合作事業中發揮瞭積極作用,有“第二聯大”之稱。中國於1984年加入各國議會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