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與格的合稱。歷代醫傢對關格一證概念的認識不盡一致,但多宗張仲景之說。即小便不通名關;嘔吐不止名格;小便不通與嘔吐不止並見名曰關格。關格屬危重病證,由多種疾病轉化而來,常見於水腫、癃閉、淋證等病證的晚期,多由脾胃陽虧,陽不化水,水邪濕濁逗留,鬱而化熱上攻所致。

  關格名稱首見於《內經》,其含義為:一是指陰陽即將離決的脈象;一是指陰陽均偏盛,不能相互營運的病機。漢代張仲景《傷寒論》認為,關格是以小便不通和嘔吐不止為主證的疾患患。隋代《諸病源候論》認為,關格是指大小便不通,這一概念沿至北宋。南宋張銳編著《雞峰普濟方》,將張仲景和巢元方的概念合而為一。金、元、明、清醫傢對關格一證並未有新的認識,仍或偏於仲景說,或偏於巢元方說,或偏於張銳說,但以宗張仲景之說為多。

  本病可見於西醫泌尿系統疾病引起的慢性腎功能減退,腎後性尿毒癥;其他如休克、擠壓傷、溺水、燙傷及流行性出血熱、敗血癥等病的晚期引起急性腎功能衰竭者。

  病因病機 關格病是由多種疾病轉化而來,例如水腫、淋證、癃閉、鼓脹等。當各種疾病發展到脾陽虧損,腎陽衰微,陽不化濕,使水濁內生,濁邪壅盛,三焦氣化不行時即可產生。先有小便不通而後出現嘔吐等典型癥狀,其病變部位在腎和膀胱,而以腎臟為主。

  關格病的兼證較為復雜,病程分前期和後期兩個階段。脾胃陽虛是前期階段的主要表現,以虛證為主,部分病人可見陰虛之象;後期階段濁邪壅塞三焦為主要表現,邪實較為突出,病在血分,可出現心陽欲脫或命門衰竭等陰陽離決的危象。關格病進展緩慢,常在原發疾病的基礎上,由外邪誘發而使病情惡化,疾病一般從前期向後期階段發展,但也有的不經過前期階段而突然出現關格病的後期階段。

  辨治 關格病的辨治、以辨明脾腎虛損,以及濁邪在氣分、血分,還是在上焦、中焦和下焦為要點。治療脾腎陽虛要緩緩補之;邪實者亟當瀉濁,但以不傷正氣為準則。“即治主當緩、治客當急”(《證治準繩》)的原則。

  脾腎虛損 脾腎虛損多以陽虛為主要表現,但陽虛在脾腎的偏損程度不同,原發疾病的本虛情況也不一樣,又可分為偏脾陽虛和偏腎陽虛。①偏脾陽虛。證見少氣無力,面色無華,唇甲蒼白,形寒,腹脹,晨起面瞼浮腫,下午腳腫明顯,納食不馨,泛惡,嘔吐頻作,尿量減少或水腫,脈濡細,苔薄質淡。治宜健脾溫中為主,常用理中丸或小建中湯。②偏腎陽虛。證見神疲腰酸,面色㿠白而晦滯,四肢不溫,膝軟,足跟疼痛,浮腫以腰以下為主,甚至全身浮腫,不思食,泛惡,嘔吐,少尿或無尿。部分病人小便清長,尿中泡沫甚多,脈沉細,苔薄質淡。治宜溫腎益腎為主,常用《金匱》腎氣丸、右歸飲。

  區別在氣、在血 關格病的前期階段病變在氣分,後期可見病在血分。臨床上區別在氣、在血,應從癥狀、脈象、舌脈等方面綜合分析。感受風寒、風熱、寒濕、濕熱等外邪,而病變在上焦肺和中焦脾胃,則多在氣分;病變在上焦心和下焦腎時,則多在血分。若關格病見有出血癥狀,例如肌衄、牙宣、鼻衄等血證,無論有無外邪存在,病變皆在血分。

  濁犯三焦 關格病後期階段的癥狀表現,以及預後情況之所以不同,主要與濁邪侵犯三焦的不同臟腑有關。

  上焦:濁邪侵犯的臟腑主要是肺和心。①痰濁壅肺。證見咳嗽氣急,痰聲漉漉,呼吸低微,或出現呼吸緩慢或深長;或形寒肢冷,汗出不止,皮膚甲錯或皺癟凹陷,脈沉細而數,舌淡,苔薄。治宜健脾滲濕、溫化痰飲,常用苓桂術甘湯、甘草幹薑茯苓白術湯。②痰濁蒙閉心竅:痰濁內盛,邪陷心包,蒙閉心竅,證見煩躁不安,神志昏迷不醒,譫語,治宜宣利氣機、開竅醒神,可用蘇合香丸灌服,或用醒腦靜2~4毫升靜脈推註,或用醒腦靜6~10毫升靜脈滴註。若痰濁化熱,熱入血分,血不循經,可見鼻衄、牙宣、皮膚紫斑,舌紅,苔焦黃,脈細數。治宜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可用犀角地黃湯、清營湯等,同時配合應用至寶丹或紫雪丹。

  中焦:濁邪侵犯中焦最常見,主要有濁邪困脾和濁邪困胃。①濁邪困脾。證見神疲乏力,四肢困重無力,面色無華,惡心嘔吐,厭食腹脹,或腹有痞塊,口膩而甜,舌苔厚膩,舌質色淡或舌形胖,邊有齒印,脈沉細或濡細。治宜溫陽健脾、行氣化濁,常用實脾飲。②濁邪困胃。證見惡心,幹嘔或嘔吐頻作,納呆,腹脹。治宜和胃降逆化濁,常用小半夏湯、大半夏湯、旋復代赭湯等。

  下焦:濁邪侵犯下焦,主要是肝和腎受累。①肝風內動。陽損及陰,陰分耗虧,肝風內動,證見尿閉,手指顫抖,頭痛,牙齦紅腫,皮膚瘙癢,甚則神昏抽搐;或煩躁不安,或狂躁;舌幹光紅,或黃燥無津,舌抖或卷縮,脈弦細數。治宜平肝潛陽熄風,常用鎮肝熄風湯、大定風珠。②命門火衰。證見尿少或無尿,全身浮腫,氣急不續,面色慘白,四肢厥冷,口有尿味而咸;舌苔黑或灰,舌淡白,脈沉細欲絕。急宜溫命門之陽,常用參附湯、灌服黑錫丹。

  濁邪侵犯上下兩焦,則關格病進入危重階段,必須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進行搶救。

  關格的前期階段若沒有很好調理和治療,勢必導致正衰邪實,發展為關格的後期階段,直至本病的終末階段。關格病一般脾腎陽虛輕者,預後較好,重者預後較差。濁邪僅犯中焦,病限脾胃,隻要辨證正確,用藥得當,可緩解癥狀帶病延年;若濁邪上犯心肺,出現昏迷,喘促息微;或濁邪下犯肝腎,出現驚厥者,則預後較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