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學微生物學傢、免疫學傢、醫學教育傢。1903年9月15日生於上海。1926年畢業於湘雅醫學專門學校獲美國康涅狄格大學醫學博士學位,當年受聘於北京協和醫學院,先後任內科醫師、傳染病學講師、細菌學襄教授。改進瞭診斷傷寒、副傷傷寒的維達爾氏反應(肥達氏反應)。1932年分離佈魯斯氏桿菌,用血清學方法證明中國北方有波浪熱(佈氏菌病)流行,發表中國人得這種病的首篇報道。又改進瓦瑟曼氏反應、拉塞爾氏雙糖半固體培養基,創造結核桿菌玻片培養法,用中國地鼠代替豚鼠做診斷結核桿菌毒力的動物試驗。1932~1934年在美國哈佛大學做H.秦瑟的研究生,在世界上首先采用雞胚培養立克次氏體,使斑疹傷寒疫苗制備成為可能。1936年任協和醫學院教授。1939年在美國召開的國際微生物學會議上擔任立克次氏體組副主席,除1956~1962年領導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學和流行病學研究所的工作外,一直任教於協和醫學院。1952年任中國微生物學會第一屆常務理事。195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委員、《微生物學報》主編。1978年組織建立“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會”,任第一屆主任委員,《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志》主編。

  他是中國微生物學的開拓者之一,早年致力於改進細菌學、血清學實驗。為控制傳染病作出貢獻。50年代開始為免疫學在中國的發展奠定基礎,領導細胞免疫學的研究。他重視免疫學技術在全國的規范化,1981年組織制定“檢測機體 T淋巴細胞E-玫瑰花試驗全國統一流程”。他最先倡導中國傳統醫學與免疫學結合的研究。從事教學60多年形成有特色的教學思想,培養瞭幾代醫學科研和教學、臨床和預防事業的人才。又主持編輯大量參考書,如《細菌學》(1953)、《醫學微生物學進展》(1962),負責編寫瞭英文版《醫學微生物學》。又曾發表論文、綜述百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