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脂溶性維生素。化學名稱為生育酚,也曾稱為生育醇、生育素、維生素戊、抗不育維生素。無色或淡黃色油狀物,無臭無味,不溶於水,易氧化,光、熱和堿可促進氧化。1936年得到純化合物,1938年鑒定出化學結構。按結構分為兩類,即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其結構式見圖。

每類又可分為 α、β、γ及δ四種,結構不同活性也不同,天然維生素 E的活性較人工合成者強。主要生理功能是抗氧化作用。缺乏癥主要在早產兒、蛋白質營養差的嬰兒中發生,主要癥狀是溶血性貧血、血小板增多和水腫。一般認為維生素 E無中毒問題。臨床上主要用於心血管疾患、生殖功能障礙、神經及皮膚病患,亦有人試用於抗衰老。

  生理功能 目前至少有三種學說:①抗氧化學說,認為維生素 E是一種抗氧化劑,能防止脂質過氧化形成的自由基及其他產物對酶和細胞的損傷;②認為維生素E的功能不能隻用抗脂質過氧化解釋,而存在尚未瞭解的特殊功能;③綜合前述兩種學說,認為維生素E既有抗氧化功能,又有特殊功能。

  維生素E與許多代謝有關,也能減少體內組織中氧的消耗,有利於組織增強對低氧狀態的耐受性。

  維生素E能增強體內酶的活性,所以對藥物及毒物代謝有影響。還能促進肝中血紅蛋白的生成。

  近年來認為維生素E與抗衰老有關。當維生素E缺乏時,不飽和脂質氧化形成的過氧化脂質與蛋白質結合形成復合物,進入溶酶體後若不能被酶分解或排出,則可蓄積而形成棕褐色素,稱為脂褐質。雖然至今尚無衰老時維生素E絕對缺乏的證據,但老年動物給維生素E後,不但腦組織等細胞中的上述色素消除,皮膚彈性改善,性腺萎縮過程也減慢。因此維生素 E可能在預防衰老上具有重要意義。

  供給量 美國1980年規定,成年男性為10mgα-TE(即10mgα-生育醇當量,1mgα-TE=1mgd-α-生育醇),成年女性為8mgα-TE,孕期再加2mgα-TE,哺乳期加3mgα-TE,兒童嬰兒相應減少。中國1988年RDA規定與上述同。

  維生素E與多不飽和脂肪酸代謝密切,每攝入1g多不飽和脂肪酸,應供給0.6mg維生素E。

  缺乏癥和中毒 因動物種屬而異。可導致動物不育。已確定的人類維生素 E缺乏癥皆為早產兒及營養差的嬰兒,其癥狀為水腫及貧血。

  人類的肌營養不良癥是否與維生素E缺乏有關,至今尚無定論。但因長期脂肪下痢而發生嚴重維生素 E缺乏時,可出現近端肌肉萎縮及肌酸尿,給與α-生育醇有一定療效,可使尿中肌酸消失,肌肉癥狀改善。

  動物缺乏維生素E時出現雌、雄生殖系統損害,雄性動物精子停止形成,睪丸退化;在雌性動物可見胚胎死亡。人的正常生殖功能是否也需要維生素E,目前尚無可信的證據。

  維生素E引起副作用的報告不多,主要表現惡心、氣脹、易疲勞、不適或腹瀉。曾報告大劑量(每日800mg以上的人工合成的α-生育醇)使病人凝血酶原時間延長。

  營養水平鑒定 最常用的方法是測定血漿生育酚含量,低於0.5mg/100ml為營養不良。

  食物來源 維生素E廣泛存在於動植物組織中,其中以麥胚和玉米胚油中最多,其次為棉籽油、花生油、豆油、芝麻油、蛋、肝、奶、肉、魚肝油中含量較高。

  臨床應用 除用於早產兒及嬰兒維生素 E缺乏癥的治療外,臨床還用於治療:①心血管疾病。維生素E與動脈硬化、心臟病有關,多數報告認為它參與血脂代謝,抑制過氧化物,提高氧利用率,溶解凝血等。一些間歇性跛行的病人長期服用維生素E 可能有益。②生殖系統疾病。臨床上試用治療先兆流產、男性或女性不育、月經異常、更年期綜合征等。③風濕性關節炎、濕疹及皮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