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在子宮內所處的位置。包括胎產式、胎先露、胎方位。妊娠28周以前,由於羊水較多,胎體較小,胎兒在子宮內活動範圍大,胎兒的位置和姿勢易變。妊娠32周以後胎兒生長快、羊水相對減少,胎兒的位置和姿勢相對恒定。胎兒在子宮內的姿勢為:胎頭俯屈、顏面貼近胸壁、脊柱略前彎、四肢屈曲交叉於胸腹前。整個胎體呈橢圓形,以適應子宮腔的形狀。胎兒的位置可從四個方面分析。

  胎產式 胎體縱軸與母體縱軸的的關系。兩軸垂直的稱橫產式,僅占0.25%左右;兩軸平行的稱縱產式或直產式,占足月分娩總數的99.75%(圖1)。

  胎先露 指最先進入骨盆入口的胎兒部分,縱產式時胎先露有頭先露和臀先露兩類,橫產式則為肩先露。頭先露因胎頭屈伸程度不同而又分為枕、前頂、額和面先露(圖2)額先露和前頂先露均為暫時性的,於分娩時或轉為枕先露,或轉為面先露。臀先露因入盆的先露部分不同,又可分為完全臀(混合臀)、單臀先露(伸腿臂位)和單足、雙足先露(圖3)。

  胎方位 指胎兒先露部的指示點與母體骨盆的關系。枕先露以枕骨為指示點,面先露以頦骨、臀先露以骶骨、肩先露以肩胛骨為指示點。指示點在母體骨盆的左或右側,由此構成不同的胎方位。如枕左前系指枕先露時,枕骨位於骨盆左前方,餘類推。

  胎產式、胎先露和胎方位三者的關系和種類見表。診斷方法為腹部四段觸診,必要時作肛診、陰道檢查和輔助診斷(超聲或X射線攝片檢查),見產前檢查。

胎產式、胎先露和胎方位的關系和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