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科學傢。1898年3月2日生於浙江省嵊縣一個基督教傢庭,文化大革命期間遭到迫害,身患癌癥未得到及時治療,1972年10月9日卒於上海。1916年考取北京清華大學庚款預備生,1919年留學美國克利夫蘭西儲大學醫學院,19224年獲醫學博士學位,返國後在北京協和醫院任職。1929年至南京協助籌建中央醫院,這是中國人自建的第一所培養醫務骨幹和開展臨床科研的大型綜合性醫院,曾任院長。1941年任中央衛生署副署長和陸海空軍總司令部醫監。抗戰勝利後,擔任國立上海醫學院教授,中山醫院院長和外科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改革醫院規章制度,使中山醫院逐步建立瞭泌尿外科、胸外科和神經外科。1950年參加第二批志願軍醫療隊,1951~1958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醫學科學院副院長,開創實驗外科。1959年任上海第一醫學院副院長和中山醫院院長。是國際外科學會中國分會的負責人之一,也是英國皇傢外科學會會員。擅長普通外科,對腫瘤外科、矯形外科、泌尿外科、腦外科和血管外科也有一定造詣。曾設計腸道無菌吻合術,直腸折疊術治療直腸脫垂,大網膜後腹膜固定術治療門脈高壓癥。曾研究淀粉海綿的止血作用。1950年首次成功地切除右額葉腫瘤,推動和支持上海第一醫學院創建並發展神經外科。他主編瞭中國第一部大型外科參考書《外科學》,該書被譽為中國的《克氏外科學》。他識才愛才,經他訓練和教導過的外科醫師,都養成一種工作小心謹慎,操作細致的嚴謹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