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或器官實質內局部膿液積聚的現象。化膿性菌(如葡萄球菌、鏈球菌包括肺炎鏈球菌及厭氧菌等)侵入組織並繁殖,產生毒素,導致局部組織及細胞壞死,並出現以嗜中性粒細胞為主的炎癥細胞及血液中的液體成分滲出。嗜中性粒細胞變性死亡(稱膿細胞)後又釋出大量溶蛋白酶,後者使壞死的細胞液化,終至形成含有大量變性壞死的嗜中性白細胞、壞死組織碎片、纖維蛋白、滲出的液體成分及細菌等的膿液。數日內在膿液的周圍出現早期肉芽組織,膿腫就這樣形成。在機體防禦功能(以及藥物)的作用下,細菌菌受到抑制或被殺死。小膿腫可以被吸收(液體成分可為淋巴管及血管吸收,顆粒部分可為吞噬細胞清除),經由肉芽組織階段而愈合。若機體防微功能低下,細菌毒力較強,又未得合理治療,膿腫即可以逐漸擴大,直至伴發毒血癥(細菌毒素或毒性代謝產物吸收入血引起全身中毒癥狀)、敗血癥(細菌入血,並在血液中生長繁殖、產生大量毒素)或膿毒血癥,以及其他臟器產生多發性膿腫等。表淺膿腫可手術切開放膿或自發破潰到組織或器官外。如果膿腫持續數月或數年不愈時則成為慢性膿腫,其周圍由大量致密的纖維組織包繞,並可有鈣化。這種慢性膿腫愈合困難,有時需要外科手術切除(如某些肺部的慢性膿腫)。

  膿腫可在身體的不同部位發生。如肺膿腫、腦膿腫、肝膿腫、膿皮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