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醫學科學的一個分支和重要組成部分。研究精神障礙的病因、發病機理、病象和臨床規律以及預防、診斷、治療和康復等有關問題。現代精神病學在理論上涉及自然科學、心理科學和社會科學的若幹分支,在實踐上已發展到與社會心理衛生相結合的階段,從而擴展瞭本學科的範疇。現代精神病學不單涉及各種精神病、神經癥、心身疾病或伴隨軀體疾病的精神障礙的診治,還涉及到適應障礙、人格障礙、性心理偏異,以及諸多類別的兒童智力、能力或品德上發育障礙的防止、矯正和處置問題。這些內容繁多的心理或或行為異常,牽涉到相當多的人群,與人民的健康幸福以及傢庭生活休戚相關。因而精神病學在現今社會發展中已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理所當然地應當受到國傢和社會公眾的重視。

  歷史沿革 精神病學探討各種異常心理的現象與規律。人們對精神現象的認識,時常決定並影響著人們對精神障礙的態度、觀點和方法。精神病學的發展過程既反映人對精神障礙及其規律的認識過程,也反映出人類從糾正並扭轉對精神障礙的歧視、偏見中取得進展的歷程。

  在各種民族不同時代的文化醫學典籍中,無不記載有精神障礙的病象及其診治方法和人們對這些現象的觀點。但在漫長的科學文化落後歷史時期,精神障礙被視為荒誕莫測的古怪現象,而患者則被看作是魔鬼纏身,並受到虐待或殘害。

  物質文明科學技術的發展,促進人們對精神障礙態度的轉變。18世紀法國大革命後,P.皮內爾提出解除病人的枷鎖和以人道主義態度對待精神病人,從而寫下精神病學觀念史中劃時代的一頁。由於18~19世紀以來醫學的發展,精神病學終於進入醫學科學的門檻。E.克雷佩林總結瞭前人的觀察研究成果,確定瞭早發性癡呆及躁狂抑鬱癥等內因精神病和腦器質性精神病的診斷名稱,並從病理解剖的病因觀點對精神障礙進行分類。為以後的生物精神病學奠定基礎。S.弗洛伊德創立精神分析理論,擴展瞭從病理心理領域來探討某些精神疾病的病因,並尋求治療措施的途徑。嗣後,A.邁爾提出精神生物學說,強調形成個性或精神障礙的現實社會環境因素,從而促進瞭當時心理衛生工作的發展和社會精神病學的逐漸形成。

  在實踐工作中,由於自然科學發展的水平所限,到1930年代中,精神病學仍屬於描述性的探討與積累資料的階段,缺乏廣泛有效的治療措施,醫院管理仍處於看守性照護的狀況。

  20世紀50年代初以來,精神藥物廣泛應用於精神病學領域,精神藥理學的和其他腦科學隨之發展起來,促進瞭當代精神病學的飛躍進展。30餘年來,人們已總結出許多治療精神障礙的有效措施。例如,各類精神藥物治療,在很大程度上控制或消除精神障礙的癥狀,因而有助於心理治療、工娛治療和社會性治療的進行。隨著醫療方法的革新,改變瞭精神病院的氣氛,使關閉的看守性管理一變而為開放性管理,徹底解除對病人身體的約束,有利於病人的康復。與此同時,精神障礙的診斷技術也有瞭進展。腦電圖、腦電位分佈圖、腦誘發電位、腦部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儀及腦磁共振技術的應用,有助於對某些病癥進行客觀檢驗。而許多心理測查、人格測查和智能測查方法,更有助於精神障礙的心理診斷技術的開展。精神病流行學和社會精神病學的普及,從宏觀上探討瞭精神病障礙的病因,社會性治療和康復措施,也都取得前所未有的成效。當前,精神病學的理論研究,已沿著生物-醫學-心理-社會模式走向多學科綜合探討。而臨床實踐,則趨向有針對性地聯合應用不同的治療措施,采取群防群治的方式。

  精神病學在現代醫學中的地位 精神病學與基礎醫學以及臨床醫學各科的關系極為密切。

  精神病學與臨床各科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精神病學的基本知識,同樣亦應為各科所掌握和應用。例如許多神經系疾病,代謝、內分泌疾患和內臟疾病的不同階段有可能並發精神障礙,需要處置。患一般軀體病癥者,也易產生一些心理、情緒問題,並因此幹擾瞭原疾病的診治,需要進行鑒別和治療。

  精神病學的許多研究方法,如人格測查、情緒評定量表等,可以應用於心身疾病的調查和研究,或應用到其他臨床科室。此外,在綜合醫院實施有關健康與疾病的心理衛生咨詢以及心理治療,是廣大群眾的急需,因而應推廣施行。

  精神病學的病因理論研討,已擴展到心理學、遺傳學、生理心理學、神經精神內分泌學、精神藥理學、神經生理生化學等許多基礎領域。在這些不同的領域中,圍繞心理障礙的研究成果,會促進各該相關基礎醫學的前進。遺傳學的研究,揭示瞭許多精神發育遲滯的病因。如先天愚型,是染色體畸變所致。另一些遺傳代謝病,如苯丙酮酸尿癥就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患者體內苯丙酸羥化酶缺乏,苯丙酸不能氧化成酪氨酸,最終導致精神發育遲滯。大量統計遺傳學資料表明,具有精神分裂癥傢族史的子嗣的發病預期率,遠較一般人口為高。

  生物化學方面的探討也提示瞭某些精神障礙有關的病因因素。例如,研究發現情感性精神病,發病時存在有中樞神經遞質變化,主要是在神經元突觸間,去甲腎上腺素與5-羥色胺的改變。處於躁狂狀態者,去甲腎上腺素增多,而處於抑鬱狀態時5-羥色胺的含量低於正常。又如,在某些精神分裂癥患者,體內也證實於發病時存在過度甲基化的生物胺類代謝物;另一些病人,血小板中單胺氧化酶活性度減低。精神藥理學,也可為某些精神障礙的發病機理提供線索。例如,對興奮藥苯丙胺的依賴,可引起類似精神分裂癥的苯丙胺中毒性精神病。研究認為,苯丙胺作為多巴胺的激動劑增強瞭中樞神經元突觸間的多巴胺能活動,引起類似精神分裂癥的精神異常。但是不同類別的抗精神病藥物,又是通過阻斷多巴胺能受體,降低多巴胺能活動,而減輕精神分裂癥癥狀。這就使人們考慮到多巴胺能活動過度,可能在精神分裂癥發病中起重要作用。許多三環類抗抑鬱藥,是通過阻斷中樞單胺在突觸前膜的再攝取,間接提高胺類的含量而起到治療作用。由此設想,在內因性抑鬱癥發病中,存在著單胺代謝障礙。

  由於微觀形態研究手段與方法的不斷革新,神經病理學在研究腦器質性疾患所致精神障礙中,也有著很大的發展。如腦不同部位褐斑的發現與研究,有助於瞭解老年性癡呆的神經病理學特征,有助於老年性癡呆與一般老齡化的鑒別診斷。心理學一向被認為是精神病學的重要基礎學科之一。心理學和生理心理學,都對精神病學的診斷治療以及理論探討產生瞭影響。其中,生理心理學探討瞭諸多心理異常,如情緒、動機和記憶障礙時的神經學基礎,這些探討有助於逐步地為精神異常提供理化基礎。

  精神病學的臨床專業劃分 精神病學又可以分為許多專業。

  ① 臨床精神病學,是精神病學長期臨床實踐的歸納和總結。隨著實踐的深入進展,臨床精神病學面臨向縱深發展,並再劃分為不同專業的新局面。

  ② 普通成人精神病學,為臨床精神病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專門探討精神疾病的病因、分類、診斷、治療以及精神障礙的理論。

  ③ 兒童精神病學,專門探討兒童不同年齡組別的精神障礙和有關心理衛生問題,側重於預防性精神病學的工作。

  ④ 老年精神病學,研討老年期的器質性與非器質性精神障礙的診治預防工作以及相關的理論探討。

  ⑤ 司法精神病學,解決涉及法律與精神障礙之間的問題,重點是犯罪責任能力問題和民事糾紛中的行為能力問題。

  ⑥ 聯絡-會診精神病學,探討在一般綜合醫院中,針對各種原因引起的精神障礙進行診治的規律。

  ⑦ 精神病流行學,探討精神疾病在人群中的分佈以及患病與環境中多種變量因素的關系,目的在於從宏觀上進行病因調查研究。

  ⑧ 社會精神病學,探討精神障礙與社會文化有關的病因分析研究精神疾病的社會性病因,患病率、臨床病象表現特點,並且針對社會性病因采取的措施等專題。

  ⑨ 社區精神病學,在社會精神病學的理論指導下,以行政區域劃區進行診斷治療和預防康復工作的專業。

  ⑩ 職業精神病學,在不同職業群體中,預防和診治精神障礙,並總結出康復性的措施。涉及許多職業心理學和職業心理衛生的專題,職業應激源與職業性精神障礙,不同從業人員的心理品質要求,就業、安排工作和工作培訓各環節中的心理訓練問題等等。

  精神病學的發展趨向 精神病學的發展越來越迅速,但障礙著學科發展的主要問題,仍是未臻詳明的精神障礙的病因和發病原理。因此病因探討是今後精神病學發展中的重要問題之一,在病因探討中,現時人們已普遍重視生物-醫學-心理-社會這一新的醫學模式,在方法學上充分重視瞭微觀與宏觀結合的研究方向。在微觀研究中,重視遺傳學、免疫學在若幹精神障礙中起到的作用,在宏觀上同樣重視人群中進行的流行學調查,以發現患病規律以及患病的生態因素,從而總結歸納出不少精神障礙的社會性病因。

  當前,許多專傢認為精神障礙的發生發展和轉舊預後與個體的遺傳因素、易感素質、病前個性特征,發病時的機體狀態、精神創傷、環境中的促發因素以及社會文化背景都有廣泛聯系。因此應當充分運用當代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發展成果,加強多學科的綜合研究,才能廣泛積累資料並取得成果。

  心理刺激因素的致病理論探討,現已向信息理論的深度發展。一般認為個體對信息的認識、評價以及由此產生的情緒會對健康產生影響。人們進行瞭神經生理、精神生化和精神內分泌的研究工作,借以闡明心理刺激因素導致精神異常的機理。又如,若幹精神障礙,如精神分裂癥等,有明顯的遺傳因素,但遺傳因素以什麼方式起作用,也有待闡明。對精神疾病進行流行學研究時,必須把影響精神疾病發生、發展和結局的各有關生態和環境因素,結合起來分析研究,從宏觀上尋求原因和規律。

  精神障礙的治療通常采用綜合性措施,例如各種精神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工療和社會康復治療等。在醫療觀點上,針對不同流派的治療觀點,采取務實的兼收並蓄的態度。在實施治療中,一般采取由精神科醫生、護士、社工員、工療員、心理員組成的治療小組協同工作。

  精神障礙的社區治療,目前已獲得廣泛的重視與關註。社區醫療可以較小的人力和物力,對為數眾多的精神障礙者進行預防和治療康復,這表明當代醫學發展已達到醫療與公共衛生相結合階段。社區精神衛生的實踐,須得到公眾的同情與支持,同樣須協同社會力量建立醫療設施,既定的醫療目標有計劃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