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疾病發生的醫療措施,是醫學科學重要的組成部分,包括傳染病和非傳染病的預防,也包括避免急性病轉為慢性病的措施。

  傳染病預防 預防措施主要針對疾病傳播的三個環節:①消滅傳染源,如消滅生活環境中的病原體,中止病人和帶菌者的排菌;②截斷傳播途徑,如消毒飲水和食物,消滅媒介生物,消毒病人排泄遺物,以及各種疾病隔離措施;③減少易感人群,如開展免疫接種以提高人群免疫力,當易感人群降低低到一定比例之下,疾病既無法流行起來。由此看來,治療現病人,防止進一步傳播,也是一種預防。

  非傳染病、慢性病的預防 依據目前對疾病的認識可分為三級預防:一級為病因預防;二級為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三級為對癥治療,防止傷殘和加強康復工作。疾病自然史和三級預防的關系見表。

疾病自然史和三級預防措施的關系

  ① 一級預防。又稱病因預防或初級預防。主要是針對病因采取相應的措施,防止疾病的發生,是控制和消滅疾病的根本措施。一級預防的工作有兩個方面。一是一般的開展群眾性的衛生工作,改善人們的衛生條件,增進保護人群健康的措施,包括加強鍛煉,合理營養;改變不良的生活和衛生習慣,如戒煙、戒酒等。保護改善環境以保證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區的空氣、水、土壤不受工業“三廢”(廢氣、廢水、廢渣)和生活“三廢”(糞便、污水、垃圾)以及農藥、化肥等的污染。二是采取特殊的保護措施,如通過預防接種,以預防某些傳染病的發生;對地方性甲狀腺腫地區長期供應碘鹽;改進工礦企業的工藝流程,改善勞動條件,以防止職業病的發生。

  ② 二級預防。通過普查,定期健康檢查和設立專門的防治機構來達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疾病的目的。如普查時通過胸部透視可發現肺結核、肺癌和心臟病。二級預防措施不僅可以減少病人痛苦,而且可以減輕社會負擔、保護勞動力。

  ③ 三級預防。包括對癥治療,防止傷殘和加強康復的措施。疾病進入後期階段,病情比較嚴重,有可能勞動力喪失時,應采取措施防止疾病惡化,對癥治療以減少痛苦,延長壽命,同時還應積極進行康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