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壓迫階級或被壓迫民族為謀求自身的解放,發動和依靠廣大人民群眾所進行的戰爭。

  簡史 歷史上的戰爭有正義的和非正義的兩類。凡屬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有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正義戰爭,均可稱為人民戰爭。人民戰爭符合被壓迫階級或被壓迫民族的根本利益,是推動人類歷史發展的重要動力。毛澤東稱中國殷商末年的周武王伐紂為“當時的人民解放戰爭”。在中國歷史上,從秦朝的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到清朝太平平天國運動的數百次農民起義,都是農民自發進行的人民戰爭。K.馬克思和F.恩格斯把中國人民反抗英國侵略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古羅馬的斯巴達克奴隸起義,法國拿破侖稱帝前反對歐洲封建勢力的戰爭,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意大利、普魯士和西班牙等國人民反對拿破侖一世侵略的戰爭,以及美國北部人民反對南部奴隸主的戰爭等,也都稱為人民戰爭。歷史上某些國傢或民族的統治集團,為瞭維護其反動統治利益,推行殖民主義和擴張主義政策。也標榜自己所進行的戰爭是所謂“全民戰爭”或“民眾戰爭”,例如日本和沙皇俄國為重新分割中國東北和朝鮮而進行的日俄戰爭等,其實這些非正義性質的戰爭,都不是人民戰爭。

  在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之前,由於階級的和歷史的局限性,人民群眾進行的戰爭,往往不能取得徹底的勝利;或雖能取得勝利,但勝利果實終被統治階級所篡奪,使人民群眾成為他們改朝換代的工具。中國歷史上的農民戰爭,雖然也在不同程度上打擊瞭封建統治勢力,推進瞭歷史發展,但由於農民小生產者的狹隘性,政治眼光受到限制,這些戰爭總是歸於失敗。在近代,以孫中山為代表的中國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見武昌起義),屬於人民戰爭范疇,它推翻瞭清王朝,結束瞭長達兩千多年的中國封建君主制,但由於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在政治上妥協退讓,革命果實終於被代表封建勢力的袁世凱所篡奪。

  隻有在無產階級掌握革命領導權之後,經過無產階級政黨的正確領導,才能充分動員與組織人民群眾進行徹底的人民戰爭,為爭取階級解放或民族解放而英勇奮鬥。В.И.列寧領導的保衛蘇維埃政權和反對外國武裝幹涉的戰爭,И.В.斯大林領導的蘇聯衛國戰爭,是無產階級領導的徹底的人民戰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戰爭,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東方大國進行的走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的徹底的人民戰爭。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戰爭,經歷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的曲折過程。隨著革命鬥爭主要矛盾的變化,人民戰爭的任務、內容以及軍事戰略等都有著相應的變化。土地革命戰爭,以反對代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利益的蔣介石統治集團為目標,以工人階級(通過共產黨)為領導,以貧雇農為主體,執行團結中農,限制富農,保護中小工商業者,堅決打擊地主的政策,堅持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貫徹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以遊擊戰和遊擊性運動戰為主要作戰形式。抗日戰爭時期,為打敗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執行與國民黨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除漢奸、賣國賊外,不分階級,不分民族,都可以參加到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來,在軍事上,領導八路軍、新四軍及其他由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力量,執行“基本的是遊擊戰,但不放松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的戰略方針,實行由國內正規戰爭向抗日遊擊戰爭的戰略轉變,深入敵後之山地、平原及河湖港汊,廣泛開展遊擊戰爭,建立廣大的抗日根據地。解放戰爭,目的是推翻美帝國主義扶持的蔣介石國民黨反動統治,建立新民主主義的新中國,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以工人、農民的聯盟為基礎,團結包括城市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開明紳士、少數民族和海外僑胞在內的一切可能團結的人;在軍事上,由抗日遊擊戰爭轉變為國內正規戰爭,經過戰略防禦、戰略反攻、戰略進攻和戰略追擊,以大規模的運動戰和陣地進攻戰,殲滅國民黨軍隊的有生力量,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取得瞭中國人民革命戰爭的偉大勝利。在取得全國政權之後,還進行瞭抗美援朝作戰和捍衛中國領土主權的多次邊境自衛反擊作戰,這些也都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戰爭。

  中國人民戰爭理論的基本內容 在中國革命戰爭的過程中,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理論基礎,繼承中國歷史上的優秀軍事遺產,總結中國近百年革命戰爭的經驗和教訓,發展瞭馬克思主義關於人民戰爭的理論。其基本內容包括:①中國革命的中心任務和最高形式,是發動人民群眾武裝奪取政權。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裝鬥爭,但又不能放棄或忽視非武裝的鬥爭形式,以及各種鬥爭形式的緊密配合,從各方面孤立和打擊敵人。②堅決依靠人民。革命戰爭反映瞭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是進行人民戰爭的堅實基礎,是戰爭勝敗的決定因素。毛澤東強調:“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兵民是勝利之本”。實行正確的政策,形成最廣泛的革命統一戰線,動員人民參軍參戰,武裝人民配合軍隊作戰,組織人民努力發展生產,積極支援前線。③建立一支以農民為主體的人民軍隊。人民軍隊是實行人民戰爭的骨幹。這支軍隊在中國共產黨的絕對領導下,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它具有自覺的紀律、良好的內部團結和外部團結。它既是一支戰鬥隊,在一定條件下又擔負工作隊和生產隊的任務。④實行主力兵團、地方兵團與遊擊隊、民兵相結合的武裝力量體制。遊擊隊和民兵是正規軍的助手和後備力量,主要是固定在一定地區內直接配合正規軍作戰;主力兵團和地方兵團則分別執行超地方性和地方性的作戰任務,是進行人民戰爭的骨幹力量。沒有這種正確的組織形式,就不可能戰勝敵人。⑤在敵人統治力量薄弱而地形又有利的農村地區,建立鞏固的革命根據地。根據地是賴以執行自己的戰略任務,達到保存和發展自己,消滅和戰勝敵人的戰略基地。在根據地建設中,重視發動群眾,武裝群眾,建立政權,發展生產,同時,也不可放棄城市工作和非根據地的農村工作。⑥運用適應中國革命戰爭特點的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實行正確戰爭指導。這種戰略戰術,就是在人民戰爭基礎上,承認在武器裝備和總兵力對比上敵強我弱的條件下,充分地利用敵方的一切弱點,發揚人民戰爭的一切優點,一切從實際出發,靈活機動地進行作戰,把戰略上劣勢,逐步轉變為戰略上優勢,能動地奪取戰爭的最後勝利。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戰爭,以毛澤東關於人民戰爭的理論為指導。人民戰爭思想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作為中國共產黨人集體智慧的結晶,是在長期的革命戰爭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同時經受瞭革命戰爭實踐的檢驗,是中國人民革命戰爭取得勝利的指南。

  今後中國人民抵抗侵略、保衛祖國的戰爭,將是現代條件下的人民戰爭。戰爭情況的不同,決定著不同的戰爭指導規律。著眼其特點,著眼其發展,才能在現代條件下繼續取得人民戰爭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