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炮彈自身的制導裝置,發射後能在彈道末段實施導引、控制的炮彈。它是一種打擊點目標的精確制導彈藥,主要用於毀傷坦克、裝甲車輛、艦艇等活動目標。

  末段制導炮彈與一般炮彈的差別,主要是彈丸上裝有制導系統和可供驅動的彈翼或尾舵等空氣動力裝置。在末段彈道上,制導系統探測和處理來自目標的資訊,形成控制指令,驅動彈翼或尾舵,修正彈道,使彈丸命中目標。這種精確制導彈藥提高瞭火炮射擊精度,適於對付遠距離的坦克。如美國1972年開始研製、、並於1982年在美軍列裝的末段制導炮彈──“銅斑蛇”,彈長137.2厘米,全重63.5千克,炸藥重6.4千克,采用半主動尋的制導方式,用155毫米榴彈炮發射,最大射程20公裡,最小射程3公裡。末段制導炮彈多采用半主動尋的制導方式(見尋的制導)。使用時,由配置在陣地前沿觀察所、直升機或無人駕駛飛機上的目標指示器,用激光束等照射目標,彈上的制導系統接收目標的反射信號,實施制導。隨著毫米波技術與紅外探測技術(見軍用紅外技術)的發展,將會促進被動尋的或主動尋的制導技術的進步,末段制導技術的應用范圍也將會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