В.И.列寧的主要軍事理論著述的中文本選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編輯,戰士出版社1981年10月出版。文集共收入列寧有關軍事的著作125篇,編為1卷,約56萬字。其中,俄國十月革命前的,有《革命軍隊和革命政府》、《無產階級革命的軍事綱領》、《戰爭與革命》等70篇;十月革命後的,有《沉痛的但是必要的教訓》、《大傢都去同鄧尼金作鬥爭!》、《為戰勝高爾察克告工農書》等55篇。他在這些著作中深刻地闡述瞭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的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制定瞭無產產階級革命的軍事綱領,奠定瞭蘇維埃國傢軍事學說的基礎。

  列寧科學地論證瞭帝國主義時代戰爭與政治、戰爭與革命的關系。強調“戰爭是政治通過另一種手段(即暴力)的繼續”這個原理是馬克思主義者考察任何戰爭本質的理論基礎。指出:現時戰爭的根源在於帝國主義制度;帝國主義時代必然會有帝國主義大國之間的戰爭、民族解放戰爭、國內戰爭,以及獲得勝利的無產階級保衛社會主義的戰爭;無產階級應當支持正義的革命的戰爭,反對非正義的侵略的戰爭,並根據實際情況引導人民變帝國主義戰爭為爭取社會主義勝利的國內戰爭;帝國主義時代的戰爭是不可避免的,隻有在世界上完全消滅瞭階級之後才可能消滅戰爭。

  列寧創造性地制定瞭世界上第一支無產階級革命軍隊的建軍原則。指出:必須打碎舊軍隊,在艱苦的內戰中逐漸建立起無產階級新軍隊;要加強黨對軍隊的領導和軍隊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紅軍必須由覺悟的農民和工人組成,從人民中間選拔指揮員,同時大膽吸收舊軍事專傢;必須加強正規化建設,實行一長制,把紅軍建成統一的、紀律嚴明的軍隊;實行基幹軍制,保證平時不會使國傢的開支過重,而戰時又能征集和動員更多的軍事力量;紅軍必須努力學習科學,掌握現代作戰技術和作戰方法,把自己建成一支現代化軍隊。

  列寧深刻地闡述瞭無產階級軍事學術的基本原理,指出:人民群眾在戰爭中起決定作用;軍事學術依賴於國傢的社會制度和經濟發展狀況;戰爭結局取決於經濟、社會政治、科學技術、精神、軍事等諸因素,誰在這些方面占優勢,誰就能贏得勝利。他確立瞭國防建設和衛國戰爭的戰略指導原則,強調:利用敵人之間利益上的矛盾,爭取各種可能的同盟者,戰勝強大的敵人;嚴肅對待國防,精確估計力量對比,全面加強戰爭準備;戰時實行統一指揮和最嚴格的集中管理;在決定時機和決定地點擁有壓倒優勢;除瞭學會進攻外,還必須學會正確地退卻;建立鞏固的有組織的後方。列寧的軍事理論著述是無產階級軍事理論寶庫中的重要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