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在戰區內籌措地方物資進行補給。亦稱就地籌措。是軍隊的供應方式之一。它是古代軍隊作戰實施物資補給的主要方式,在近代軍隊的供應中仍然起著重要作用。拿破崙一世在爭霸歐洲的戰爭中,採用過從佔領地徵發糧秣的辦法解決軍隊的給養供應。在現代戰爭條件下,由於武器裝備的發展,物資消耗品種、數量的變化和戰爭規模的擴大,就地取給雖難以滿足軍隊的需要,但仍不失為重要的輔助供應方式。特別是建築材料和給養等的就地籌措,既可減輕前送的困難,又利於及時補給。蘇軍在衛國戰爭中的給養補給給,曾采取這種供應方式。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作戰中重視就地取給。在解放戰爭轉入反攻時,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提出“後方在前線”的口號,要求軍隊所需物資盡可能就地取給和取之於敵。在實施就地取給時,規定必須實行軍民兼顧,合理負擔,有償利用的方針和原則;強調發動群眾,依靠群眾的支援和一切通過地方支前機構或地方政府歸口辦理;在一個戰區內,由領導機關統一組織、統一計劃、統一價格、統一手續和統一調配。這些方針、原則和作法,體現瞭人民軍隊的本質,得到瞭人民群眾的擁護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