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明代關於火藥、火器技術的專著。1卷,約1.2萬字,圖47幅,現存清初著名學者顧祖禹收藏的抄本。作者題平苗大將軍爵東甯伯焦玉。書中序言題明永樂十年(1412)成書,但現存版本中雜有其後的內容。

  該書詳細記述瞭火藥配製,火器種類、性能及其使用方法,反映瞭明代軍事技術的發展概況。關於火藥的配製,與《武經總要》的記載相比,火炮的火藥成分由14種減為4種,含硝量由49%增至72%,硫由25%降至16%,木炭為11%;火銃的火藥藥由硝、硫、炭配制,含量分別為77%、8%、15%。火藥成分由復雜到簡單,配制更趨合理,提高瞭速燃性,增大瞭威力。書中提出,配制火藥時要註意藥性的特點和作戰的需要,以便“知藥性之宜”,“得火攻之妙”(《火龍神器陣法》抄本,下同)。該書記載瞭40多種新式火器的文圖,根據性能可分為燃燒性、爆炸性和管形射擊三類。燃燒性火器中,根據不同配方,又分為燒夷、發煙、毒劑等類;形式也從簡單的火禽、火獸、火球發展為筒、炮等類,增大瞭效率。其中毒龍噴火神筒、九矢鉆心神毒火雷炮等,摻入發煙、起霧劑和毒藥,不僅可以燒敵設施,而且可以施放煙幕、制造障礙或噴撒毒劑,以迷盲、毒傷和驚擾敵人。爆炸性火器,則有多種炸彈、水雷,可分別佈設於水陸要道,采用拉發、絆發、觸發等方法,爆炸傷敵。其中地煞神機炮,以生鐵鑄造,裝藥五升,選堅木堵塞,用竹通節引藥信,理於敵必經之地,敵至炮發。管形射擊火器,有火槍、火炮。有的火炮可旋轉發射,擴大瞭射界。此外,還有利用火藥反推力推進的火箭數種。這些火器,在當時世界上都處於先進地位。

  該書還論述瞭使用火器的一般原則、陣法。一要考慮氣象因素,做到“上順天時”,以風為勢;二要註意地形地物,做到“下因地利”,以便於發揚火力;三要各類火器配合,做到“用之相宜”、“隨機應變”。例如提出炮、筒、箭等“遠器”應與長槍、大刀相間;火槍、火刀、火牌、火棍等“近器”應與長弓、硬弩協調。認為隻有火器、兵力、陣法三者緊密結合,才能收克敵制勝之效。

  《火龍神器陣法》為中國古代一部軍事技術名著,在軍事技術史上有其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