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中華民國四年)12月至次年6月,雲南等省組織護國軍,討伐袁世凱復辟帝制,維護中華民國的戰爭。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稱帝,遭到全國反對。中華革命黨和進步黨等組織紛紛籌畫討袁。蔡鍔與雲南將軍唐繼堯等人,於25日在昆明宣佈雲南獨立,組織約2萬人的討袁護國軍。蔡鍔、李烈鈞分任第1、第2軍總司令,唐繼堯任中華民國雲南都督府都督兼第3軍總司令。計畫以護國軍第1軍攻川,第2軍入桂、粵,第3軍尋機經黔入湘,爾後在武漢會師北伐。袁世凱急令北洋軍及川、湘、粵粵軍共7萬餘人,由曹錕等人指揮,從川、湘、桂三路攻滇,企圖一舉消滅護國軍。蔡鍔先機制敵,指揮第1軍三個梯團迅速進抵川南。至1916年1月21日,入川護國軍連克高縣西北之橫江和宜賓等地。1月27日貴州獨立後,戴戡任護國軍第1軍右翼總司令,率部分滇黔聯軍經綦江向重慶方向進攻,並以一部兵力入湘。2月中、下旬,北洋軍第3、第7師陸續入川,在川軍配合下向宜賓、納溪等地反攻。護國軍在當地人民支援下,多次擊退袁軍反撲後,3月初撤至納溪以南和西南地區休整。17日,護國軍乘袁軍官兵厭戰之機,再次發起進攻,至3月底,收復江安、南溪等地,與袁軍形成對峙。護國第2軍在桂軍、雲南護國軍挺進軍的配合下,3月12日全殲企圖進犯雲南的粵軍龍覲光部於廣西百色地區。15日,廣西宣佈獨立,桂軍一部配合滇軍入粵,一部入湘。袁世凱在戰事連連失利等情況下,被迫於3月22日撤銷帝制。至5月底,入湘護國黔桂軍先後攻克麻陽、新寧等地,粵、浙、陜、川、湘等省相繼獨立。6月,袁世凱病死,戰爭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