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兵為遂行戰鬥任務在空中的兵力部署及其編隊形態。按任務分為突擊隊、掩護隊和保障隊;按形態分為梯隊、楔隊、縱隊、蛇行隊、橫隊、箭隊和菱隊(見圖);按飛機疏密程度分為密集隊形、疏開隊形和疏散隊形。正確選擇和運用戰鬥隊形,能充分發揮空中兵力的整體威力,進行密切的協同作戰。戰鬥隊形要便於指揮,便於搜索、警戒,便於攻擊、掩護和機動,便於同敵防空兵器作鬥爭。戰鬥隊形中的突擊隊,由主要兵力組成,一般在掩護隊、保障隊的配合下,攻擊空中、地面或水上目標。掩護隊,位於敵機可可能來襲的一側,負責消滅或驅逐對突擊隊構成直接威脅的敵機。保障隊以各種戰術技術手段,支援與配合突擊隊遂行任務,如進行氣象偵察、目標偵察、電子對抗以及壓制敵防空火力等。戰鬥隊形中的密集隊形,間隔通常不大於兩個翼展寬,距離通常不大於兩個機身長。疏開隊形的間隔、距離大於密集隊形,但仍保持規定的間隔、距離和目視聯系。疏散隊形的間隔、距離大於疏開隊形,可以不保持規定的間隔、距離和目視聯系,而隻保持戰術聯系。各單機和編隊之間,均有一定量的正、負高度差。根據任務需要,航空兵可靈活地選用各種編隊形態:梯隊常用於攻擊;楔隊常用於出航、巡邏、轟炸和返航;縱隊常用於轟炸、偵察、空投、空降、空運以及夜間和雲中截擊;蛇行隊常用於大編隊出航;橫隊常用於寬大正面搜索;箭隊常用於攜帶核武器;菱隊常用於摧毀點、線狀目標。飛機最早用於戰爭,多為單機活動,由於空中鬥爭的加劇,投入的兵力逐漸增大,於是開始有飛機編隊。隨著飛機性能和防空武器性能的發展,戰鬥隊形經歷瞭由小編隊到大編隊、又由大編隊到小編隊的發展過程。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航空兵基本上采取單機和小編隊活動。英軍曾用過2架殲擊機編隊,1架攻擊,1架掩護。法軍最先用7架轟炸機編成縱隊活動。德、法軍空戰曾以幾十架飛機組成大編隊。在不列顛之戰中,德、英軍都把上百架飛機組成大編隊。美軍轟炸德國本土時,以18架轟炸機組成一個密集隊形的編隊,並由若幹編隊組成上百架飛機的機群。在朝鮮戰爭中,雙方首次大規模使用噴氣式飛機作戰。開始各自投入二、三百架飛機,仍以密集的大編隊進行空戰。由於這種編隊不僅限制瞭飛機性能的發揮,而且集合、解散、降落費時,留空時間短,雙方又很快改為以疏開的小編隊組成的機群進行空戰。

航空兵戰鬥隊形示意圖

  隨著空戰武器和防空武器威力的不斷增大,精度的不斷提高,航空兵將進一步趨向采取小編隊、疏開隊形以至疏散隊形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