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在朝鮮軍民大力支援下,為戰勝美國空軍轟炸、封鎖朝鮮北半部的鐵路、公路而創建的隨炸隨修、此炸彼通、四通八達的軍事交通補給線。

  志願軍入朝後,由於美軍的破壞,可以就地籌措的物資十分有限,加之美軍敗退後丟棄的作戰物資常被其空軍炸毀,取之於敵也十分困難,志願軍的作戰物資主要靠國內供應。作戰物資運送前線的多少和及時與否,直接影響甚至決定著每次戰役的規模和持續時間。抗美援朝戰爭開始時,朝鮮北部鐵路已已不能通車,志願軍所需的作戰物資主要靠為數不多的汽車運輸。隨著戰線的推進,運輸線迅速延長,尤其是在美軍把切斷中朝人民軍隊的運輸線作為其重要戰略任務,不惜出動大量飛機進行轟炸封鎖的情況下,車輛損失大,運輸效率低,第一至第三次戰役期間,運輸汽車被毀50%,部隊的糧食供應僅達需要量的25%,彈藥隻能重點保障,後方交通運輸遠不能適應作戰的需要。鑒於改善交通運輸已成為抗美援朝戰爭的一個戰略問題,志願軍於1951年1月提出瞭建設“打不斷、炸不爛的鋼鐵運輸線”的任務,采取瞭以下主要措施:①增加運輸汽車,由入朝時的700餘輛增加到第五次戰役時的3000餘輛;②建立對空監視哨,在公路沿線用1萬多人站崗,美機臨空則鳴槍報警,汽車閉燈隱蔽,美機飛去則解除警報,汽車開燈速行,從而大大減少瞭汽車的損失,提高瞭運輸效率;③增調鐵道兵部隊入朝,搶修鐵路,使鐵路通車裡程由1951年1月的630公裡增加到4月的1264公裡;④增調高射炮兵入朝,加強對空作戰力量;⑤成立志願軍後方勤務司令部,統一和加強後方勤務工作的組織指揮。這樣,就使前線部隊的作戰物資供應情況,逐步有所好轉。

  1951年8月18日,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在發動“夏季攻勢”的同時,以其空軍開始進行“絞殺戰”,企圖摧毀朝鮮北部鐵路、公路系統,切斷中朝人民軍隊的運輸補給線。當時,朝鮮北部洪水成災,沖毀鐵路線116處、橋梁94座次,美空軍趁機轟炸,阻止鐵路的修復。中朝人民軍隊為粉碎“絞殺戰”,組織高射炮兵保衛重點橋梁;鐵道兵部隊邊抗洪邊搶修,重點搶修大同江、清川江和沸流江上的幾座鐵路大橋;運輸部門在承載力不足的橋梁上用機車於橋梁兩端接送車輛,在個別大橋不能通車的地段實行倒裝倒運,維持部分線路通車。這樣,8月份仍有1134車皮的作戰物資運到前線。

  9月至12月為反“絞殺戰”最激烈的階段。美空軍在輪番轟炸主要江橋的同時,開始重點轟炸朝鮮北部鐵路運輸咽喉新安州、西浦、價川間“三角地區”,平均每日出動100餘架次飛機,重點轟炸新安州至漁波和價川至順川間的鐵路,在占通車總長5.4%的區段內,破壞處次卻占45.2%,平均每2米鐵路中彈1枚。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以殲擊航空兵大規模集中在清川江南北地區上空打擊敵機,掩護地面的搶修、搶運;以70%的高射炮兵,采取“集中兵力,重點保衛”的方針,重點掩護“三角地區”的鐵路運輸;鐵道兵部隊在朝鮮人民軍鐵道兵部隊配合下,集中兵力,以“三角地區”和清川江之富城、新安州鐵路橋與大同江之順川鐵路橋為重點,展開瞭搶修;運輸部門充分利用有限的通車時間,采取“單向運輸”(在一定時間或地段內,所有列車向一個方向運行)、“續行行車”(在一個區間或兩站之間,同時有兩列以上列車向同一方向連續運行)、“合並運轉”(將兩列以上列車並為一列列車運行)等手段,突擊搶運。這樣,在4個月內共搶運物資15483車皮,與其他運輸手段配合,保障瞭夏季、秋季防禦作戰的勝利。

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兵不顧敵人定時彈爆炸的威脅,及時搶修被炸壞的鐵路

  1952年上半年,美空軍為躲避志願軍高射炮兵在"三角地區"的集中炮火,被迫把轟炸重點轉移到"三角地區"的外圍。從1月初起,重點封鎖新安州至宣川、價川至熙川、高原至文川間和新成川東西地段的鐵路。半年中,鐵路破壞量較前兩段增加42.6%。志願軍空軍繼續積極與美空軍進行空戰;高射炮兵部隊實行“重點保衛、高度機動”的方針,先敵轉移,隱蔽埋伏,在近戰中給敵機以突然打擊;鐵道兵部隊,除保證“三角地區”運輸暢通外,還根據敵情變化采取機動搶修、對重點橋梁和車站修建迂回線、加強鐵路維護等措施,提高通車時效和行車速度。運輸部門,充分利用夜暗條件組織行車,運輸量較1951年同期增加40%。

  美國空軍在進行“絞殺戰”中,對朝鮮北部的公路轟炸頻繁、破壞嚴重,在公路線上投下大量的定時炸彈、蝴蝶雷、三角釘等。志願軍部隊學會瞭排除方法隨時加以清除,同時抽調工兵部隊和位於第二線的步兵軍整修公路,開辟新的公路線,並在公路沿線進一步加強對空監視哨,修築倉庫和車輛掩蔽部。

  通過上述一系列鬥爭,志願軍取得瞭反“絞殺戰”的勝利,志願軍的後方交通線已經成為以兵站為中心,鐵路和公路相結合的,以後勤分部、兵站、倉庫及至軍以下各級糧彈庫等前後貫通、縱橫交錯的“打不斷、炸不爛的鋼鐵運輸線”。至1952年6月,前線儲備物資可供3個月使用,還兼顧瞭民用物資運輸。美第8集團軍司令J.A.范佛裡特5月31日在記者招待會上承認:“雖然聯軍的空軍和海軍盡瞭一切力量,企圖阻斷共產黨的供應,然而共產黨仍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頑強毅力,把物資運到前線,創造瞭驚人的奇跡。”

  反“絞殺戰”勝利後,美空軍把轟炸破壞的重點轉移到朝鮮北部的水力發電系統、水庫大壩和戰線前沿至縱深80公裡內的重要軍事目標。志願軍除以空軍、高射炮兵掩護後方重點目標,並加強前線的對空防禦外,又增調部隊在朝鮮人民支援下搶建瞭2條新鐵路幹線和4條新公路幹線,使整個戰區的交通運輸網進一步得到完善。至1953年2月底,志願軍糧食儲備達24.8萬餘噸,可供食用8個半月;彈藥儲備達12.3萬餘噸,為進行1953年夏季戰役準備瞭雄厚的物資基礎。在保障朝鮮北半部鐵路、公路暢通的同時,志願軍各軍調集第二梯隊的人員、馬匹參加前沿運輸、實施人力畜力分段、各路接力運輸,從而充分、及時地保障瞭第一線作戰物資的需要。

  中國人民志願軍鋼鐵運輸線的創建,有效地保障瞭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