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晉太元八年(前秦建元十九年,383),東晉在淝水(今安徽瓦埠湖一帶)擊敗前秦進攻的戰爭。

  前秦在統一北方後,不斷向南擴張,先後攻取東晉的梁、益兩州及襄陽(今屬湖北)、彭城(今江蘇徐州)等地。前秦主苻堅為瞭滅亡東晉,統治全國,於建元十九年七月調集90多萬兵力,對晉發動瞭大規模的進攻。八月,秦征南大將軍苻融、冠軍將軍慕容垂等率步騎25萬為前鋒先發。九月,苻堅率領中路主力進至項縣(今河南沈丘)時,後續的涼州兵剛到咸陽(今今屬陜西),西路蜀漢兵才順江而下,東路幽冀兵抵彭城,苻融軍已至潁口(今安徽正陽關)。面對前秦軍的進攻,東晉內部一致主張抵抗。執掌朝政的宰相謝安,命荊州刺史桓沖加強長江上遊的防禦,令征討大都督謝石、前鋒都督謝玄等,率水陸軍8萬前往淮水一線抗擊秦軍,派龍驤將軍胡彬率5000水軍增援壽陽(今安徽壽縣)。

淝水之戰

  十月,秦苻融軍攻克壽陽,慕容垂率所部占鄖城(今湖北安陸);衛將軍梁成領兵5萬進抵洛澗(即洛河,今安徽淮南市東),於淮水設木柵阻遏東來的晉軍。謝石等見秦軍勢大,畏而不進,屯兵於洛澗東25裡處。胡彬部在途中聞壽陽已失,退保硤石(山名,今安徽鳳臺西南)。後為苻融軍所困,糧盡,派人下書向謝石求援,被秦軍截獲。苻融即遣使報告苻堅:晉兵少而易擒,請令後續部隊加速進軍。苻堅大喜,恐謝石等逃去,不等大軍到齊,即從項縣引輕騎8000趕往壽陽,親臨前線督戰。隨後,派在襄陽俘獲的晉將朱序前往晉營勸降。朱序心向晉室,借機將秦軍情況密告謝石等,並建議趁秦軍尚未集中,迅速擊敗其前鋒。謝石原想固守以疲憊秦軍,經輔國將軍謝琰相勸,決定采納朱序建議,改取主動進攻之策。

  十一月,謝玄遣部將劉牢之率5000精兵夜渡洛澗,襲擊梁成大營,又分兵斷其退路,使梁成部腹背受敵,全面崩潰,梁成等10名將領戰死,秦兵損失1.5萬人。兵力處於劣勢的晉軍首戰告捷,士氣大振,於是水陸兼程,直逼淝水東岸。苻堅登壽陽城,見對岸晉軍佈陣嚴整,又望八公山(今壽縣城東北5裡處)上草木,以為皆是晉兵,始有懼色。謝玄針對秦軍上下離心、將士厭戰的情況,及苻堅恃眾輕晉又急於決戰的心理,派人前往秦營,要求秦軍由淝水西岸略向後撤,以便晉軍渡水決戰。秦軍將領認為不應後撤。苻堅則主張將計就計,待晉軍半渡時以鐵騎突襲取勝,於是下令稍退,但秦軍一退不可復止。朱序趁機在陣後大喊秦兵敗瞭。後面部眾以為前陣真敗,被迫從軍的各族士兵紛紛逃散,頓時大亂。晉軍及時搶渡淝水猛攻。苻融馳騎整頓隊伍,馬倒,死於亂軍中。晉軍乘勝追擊至青岡(今壽縣西30裡處),秦軍大敗。潰兵聽到風聲鶴唳,以為是晉兵追來,因而晝夜奔跑,饑寒交迫,死者十之七八,及至洛陽,隻剩下10餘萬人。苻堅中箭,單騎逃往淮北。

  淝水之戰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南北之間一次大規模的戰爭。秦主苻堅無視內部不穩、民心背離、士卒厭戰的情況,恃眾輕敵,單路突進,急於決戰,招致大敗。東晉面臨強敵進攻,一致抵抗,並根據敵情及時改變作戰方略,在秦軍後續兵力未抵淝水前,抓住時機,與之決戰,終獲全勝。此戰成為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