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在地面用於向空中飛機發送方位、距離、位置等導航資訊,保障飛機準確航行和安全著陸的技術設備。通常分為無線電導航設備和目視導航設備。

  無線電導航設備 按其用途的不同,分為航線導航設備(又可分為近程導航設備和遠端導航設備)和進場著陸設備(又可分為儀錶著陸設備和雷達引導著陸設備);按其所提供的導航參數的不同,分為測角設備、測距設備、測角測距設備和測距差設備。地面無線電導航設設備與機載無線電領航設備配合工作,借助電波信號測定飛機相對於地面導航臺站的方位、距離或飛機的地理坐標位置,從而實現其導航功能。例如,測角測距式近程導航設備,可從地面臺播發特定的方位信息,經機載設備接收並顯示出來;同時,機載設備可發出詢問信號,經地面臺回答後,根據電波信號往返的時間,又可測定飛機至地面臺的距離。又如,測距差式遠程導航設備,則是借助測量兩對地面臺所發射電波信號的到達時間差(或相位差),求得距離差,得出兩條雙曲線型的飛機位置線,其交點就是空中飛機的位置。

  目視導航設備 包括機場導航燈塔、進場引導燈、下滑道指示燈、跑道燈等發光技術設備和煙火、佈板等信號器材。通過飛行人員的直接目視判斷,實現導航定位和安全著陸。

  自從20世紀20年代末出現四航道無線電信標以來,無線電導航設備發展迅速。40年代,甚高頻全向信標(VOR)、米波儀表著陸系統(ILS)、雷達引導著陸設備(GCA)的問世,奠定瞭現代無線電導航技術的基礎。50年代,測角測距式近程導航設備和測距差式遠程導航設備得到瞭廣泛使用。70年代中期,“奧米加”(Omega)導航系統基本建成,初步實現瞭全球的無線電導航覆蓋。70年代末,時間基準波束掃描微波著陸系統(TRSBMLS)被采納作為新一代國際標準著陸系統。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無線電導航設備將進一步提高導航準確度、自動化程度和抗幹擾能力,逐步實現多功能的綜合系統(部分通信、導航、識別功能的合一),並與機載自備式領航設備相結合,以精簡設備數量,充分利用無線電頻譜,增強飛機導航定位的準確度和在各種環境條件下的適應能力。目視導航設備也將繼續發展,並成為現代化軍用機場設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