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農紅軍第1軍團第2師第4團第2連廖大珠等22名幹部戰士,長征途中率先奪取瀘定橋的突擊隊成員。1935年5月,紅軍為瞭粉碎國民黨軍前後夾擊合圍的陰謀,迅速越過天險大渡河,在安順場強渡成功後(見十七勇士),又決定迅速搶佔瀘定橋。紅軍第1軍團第1師未過河的部隊和幹部團在安順場繼續渡河,沿大渡河北上,主力沿大渡河右岸北上,兩路夾河並進。右岸一路以紅軍第1軍團第2師第4團為先鋒團,5月27日晨,從安順場出發,邊行軍邊戰鬥,一天走瞭80裏,28日晨接到電令,限229日奪取瀘定橋。第4團一晝夜強行軍240裡,途中擊潰猛虎崗、摩西面守軍,29日晨占領瀘定橋西岸。瀘定橋建於1705年,是通往四川西北部的咽喉,長100餘米,由13條鐵索組成,底部9條鐵索並列,上鋪木板,另4條作兩旁扶欄。國民黨軍第24軍第4旅第38團先於紅軍到達瀘定橋,拆除橋板,企圖阻止紅軍過河。29日傍晚,以第2連連長廖大珠為突擊隊長的二十二名勇士,在火力掩護下,冒著密集的槍彈,攀著橋欄,踏著鐵索向對岸沖擊(見彩圖)。當接近橋頭時,國民黨守軍放火阻擋,勇士們沖過火海,進入城街,展開巷戰,後續部隊迅速跟進,經兩小時激戰,紅4團占領瞭瀘定縣城,控制瞭瀘定橋。是夜,沿左岸北上的部隊擊潰瞭國民黨軍第4旅的另兩個團,到達瀘定會合,保證紅軍主力迅速渡過瞭大渡河。

1935年5月,紅軍飛奪瀘定橋。圖為瀘定橋舊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