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戰爭中用於偵測有聲源目標方位的器材。亦稱甕聽。地聽最早應用於戰國時期的城防戰中。據《墨子·備穴》記載:當守城者發現敵軍開掘地道時,立即在城內牆下挖井,井中放置一口新缸,缸口蒙一層薄牛皮,令聽力聰敏的人伏在缸上,監聽敵方的動靜。敵方開鑿地道時所發生的音響在地下傳播的速度高,而且衰減小,容易激起缸體共振,從而可以偵測地下敵人所在的方位。這種簡易可靠的偵察方法,也被用於地面戰鬥。據唐朝李筌撰《太白陰經》記載,夜間戰鬥時,令少睡者伏地枕在空葫蘆上,可以聽到到幾十裡外的人馬腳步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