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同荷蘭移民後裔佈林人建立的南非共和國和奧蘭治自由邦為爭奪南非領土和地下資源而進行的一場戰爭。也稱南非戰爭或佈林戰爭。

  戰爭起因 19世紀下半葉,在南非班圖人世代居住的奧蘭治和德蘭士瓦,先後發現瞭蘊藏量十分豐富的金剛石礦和金礦。歐洲移民大批湧入,開礦尋寶。幾年內德蘭士瓦採金量占世界採金量的21.2%。英國壟斷資本傢C.J.羅得斯收買礦權,建立礦業公司,壟斷瞭金剛石和部分黃金金的生產。德國也逐漸在佈爾人治地內建立瞭強大的經濟和政治勢力。英、德展開瞭激烈的角逐。在金礦資本傢的慫恿下,英國政府為控制所有礦區,力圖占領德蘭士瓦,兼並佈爾人治地。佈爾人為維護其利益,靠攏德國,對抗英國。19世紀末,英國工業傢與佈爾農場主的利益沖突已發展到無法調和的地步。英佈雙方為鐵路運費、關稅等問題幾次舉行談判,最終破裂。爭端表面上集中在德蘭士瓦境內英國移民的選舉權問題上。佈爾人積極備戰,修築工事,向德國購買大批新式武器。英國從本國各地區調兵,向南非集結。1898~1899年,英國先後取得德、法、葡諸國在英佈沖突時保持中立的允諾,使佈爾人陷於外交孤立。1899年10月9日佈爾人向英國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其停止軍事調動。英國拒絕。10月11日戰爭爆發。

  戰爭過程 英國先後動員瞭44萬軍隊,佈爾人有8.8萬人參戰。英國運到南非的軍事武器裝備共達13.74億噸,動用瞭1027艘艦船。非洲人對這場白人戰爭交戰者的任何一方都不予支持。戰爭進程分3個階段:

  第1階段:1899年10月至1900年1月。戰爭初期,佈爾人采取攻勢,主力伸向東南,占領納塔爾北部,包圍萊迪史密斯。另一支西向切斷英國鐵路幹線,包圍金伯利和馬弗京兩城。12月,在科倫索、斯托姆貝赫和馬格斯方丹3條戰線上,佈爾軍擊退瞭英軍解圍部隊的進攻。英軍損失慘重。但到年底,佈爾軍進攻已失去瞭勢頭,轉而采取分兵圍攻城市,分散瞭兵力。致使主力未能直搗東部沿海和德班港。在初期軍事勝利的形勢下,佈爾人制定瞭“偉大的佈爾非洲”的計劃,企圖把開普、納塔爾、貝專納蘭、羅得西亞等非洲居民占絕大多數的地區並入其統治范圍。

英佈戰爭中的佈爾人

  第2階段:1900年2月至1900年9月。連遭挫折的英軍更換主帥,援軍源源開到,總數增至18萬人。英軍集結於奧蘭治河以北,分東、北兩路突入佈爾人心臟地區。1900年2月前後解救瞭陷於重圍的城市,3月轉入攻勢,占領佈隆方丹、約翰內斯堡、比勒陀利亞等城市。紀律松懈的佈爾軍隊紛紛自行解散回傢,守衛自己農場。9月,德蘭士瓦共和國總統克魯格流亡歐洲。英國宣佈吞並德蘭士瓦共和國和奧蘭治自由邦。但是,英國同佈爾人的戰爭並未結束。

  第3階段:1900年9月至1902年5月。佈爾軍退出城市後,分成小股部隊進行遊擊戰,切斷鐵路交通,掠取英軍給養,殲滅小股英軍,騷擾市郊,甚至遠襲開普中心區。英軍為瞭應付到處襲擊的佈爾人遊擊隊,疲於奔命、傷亡重大。

  戰爭延續瞭2年7個月。英軍消耗戰費2.5億鎊,死亡21942人;佈爾人死於戰場3990人,死於集中營27927人。在英軍的優勢面前,佈爾人為瞭維護他們對非洲人的剝削和壓迫的地位,被迫同英國妥協。

  戰爭結束 和平談判從1902年2月開始,持續瞭3個月,佈爾人答應停止軍事抵抗,交出全部武器,承認德蘭士瓦共和國和奧蘭治自由邦並入英帝國。英國則保證:戰後的軍事管制將盡速由民政代替,隻要情況許可,就將成立導向自治的代議機構;在實行自治以前不給予非洲人選舉權,即使將來授予他們選舉權,也嚴加限制,以保證白人的絕對優勢。英國政府將支付300萬英鎊用來恢復佈爾人的傢園。1902年5月31日,和約由雙方代表在弗裡尼欣簽字。英國攫取瞭蘊藏大量黃金和金剛石的德蘭士瓦和奧蘭治領土。佈爾人得到瞭英國給予的關於繼續維持他們壓迫剝削非洲人的地位的保證。

  

參考書目

 J. Meintjes, The Anglo Boer War 1899~1902: Pictorial History, Macdonald and Jane's, London,1976.

 P.Warwrick, ed.,The South African War,Longman,London,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