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印尼蘇門答臘米南加保地區抗擊荷蘭殖民主義的伊斯蘭比達裏教派運動的主要領袖。1772年生於印尼蘇門答臘丹絨·朋卡,乳名穆罕默德·沙哈甫,後改名貝托夏裏夫,成年時稱馬林·巴沙,後被尊為杜安孤·慕達。

  19世紀初,以廢除米南加保地區舊風俗、樹立純正伊斯蘭教規為宗旨的比達裏教派在米南加保創立,杜安孤·慕達參加該教派並成為其主要領袖。1807年,他率領信徒在傢鄉阿拉漢潘薑山谷建立一座要塞,起名“朋佐爾”,意即捍衛純潔潔的伊斯蘭教,反對任何不公正的行為。在他的領導下,該地逐漸發展成為比達裡教派的政治、經濟中心,他本人因而被尊奉為伊瑪目·朋佐爾。

  1821年4月,荷蘭軍隊入侵蘇門答臘比達裡教派控制地區,伊瑪目·朋佐爾領導人民奮起反抗,鬥爭堅持瞭16年。1837年10月,朋佐爾要塞被攻陷。荷蘭殖民者逮捕伊瑪目·朋佐爾,並把他流放到棉蘭老島。1864年死於流放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