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統一後, O.von俾斯麥為瞭孤立和打擊法國,策劃德皇與俄、奧兩皇結成的同盟。1872年9月,奧皇弗蘭茨·約瑟夫一世及首相安德拉希·居拉伯爵、俄皇亞歷山大二世及首相A.M.戈爾恰科夫訪問柏林,與德皇威廉一世[ID=wei_pu]及首相俾斯麥會晤。三國首相最後議定:維持歐洲現狀;協同解決東南歐的糾紛。1873年5月6日,德皇威廉一世和俾斯麥、H.K.B.von毛奇訪問彼得堡,德、俄簽訂一項軍事協約。約定:締約一方被歐洲任何一國進攻時,另一方應出兵20萬萬相助。同年6月6日,俄皇亞歷山大二世和戈爾恰科夫訪問維也納,俄、奧兩皇又簽訂《興勃隆協定》,約定:遇有第三國侵略危及歐洲和平時,兩國應立即商討共同的行動方針。同年10月22日德皇也加入這一協定,協定至1875年有效,史稱第一次三皇同盟。

  柏林會議(1878)後,德俄關系惡化,1879年締結的德奧同盟以俄國為假想敵。但俾斯麥為瞭防止俄、法聯合,使自己兩面受敵;而俄國也想聯合德國在近東和兩海峽與英國抗衡,因而在1881年6月18日俾斯麥與俄、奧兩國大使在柏林又簽訂瞭三國協定。為期3年。1884年續訂,1887年廢除。史稱第二次三皇同盟。協定規定:締約國之一與第四國作戰時其他兩國應守善意的中立,並盡力使沖突局部化;對土耳其歐洲領土的任何改變須經三國共同協議;三國承認封閉博斯普魯斯和達達尼爾海峽的原則是涉及整個歐洲和具有相互約束性質的,三國將共同註意,務使土耳其不得將海峽所構成的這部分土耳其領土例外地供任何交戰國作軍事活動之用。另外,三國又簽訂一項附加的協議書,規定:奧國對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兩省保留隨時合並之權;三國不反對保加利亞和東魯米利亞的合並。協定和協議書是秘密的,1920年才被披露。1887年協定期滿,因俄、奧在巴爾幹沖突加劇而未再續訂。同年,俾斯麥另與俄國訂再保險條約,此約維持到189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