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大的資產階級政黨,簡稱“自民黨”。代表日本財界和統治階層的利益,自1955年成立以來一直是日本唯一的執政黨。1945年日本戰敗不久,一些資產階級政治傢繼承戰前資產階級政黨-政友會和民政黨的傳統,分別組成日本自由黨(1945年11月9日)、日本進步黨(1945年11月16日)和日本協同黨(1945年12月7日)等。這些政黨幾經分化改組,至1954年11月,形成兩個主要的保守政黨,即日本民主黨和自由黨。50年代中期,面臨以左右兩社會黨為首的“革新”勢力的的統一和成長的新局面,日本民主黨和自由黨於1955年11月15日合並,成立自由民主黨。該黨的政治理念是實行議會民主政治,主張自由主義、民主主義、和平主義,排斥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其基本政策是,對外堅持日美“安全保障體制”,大力發展與各國的經濟貿易關系和資本輸出;對內主張“自主修改憲法”,“整頓與國力、國情相適應的自衛軍備”和“維護自由經濟”。1972年田中角榮任該黨總裁和內閣總理大臣時,恢復瞭日中邦交。

  自民黨內部派系林立,各派系之間圍繞總裁(議會中占多數議席的政黨的總裁為內閣總理大臣的當然人選)選舉不斷展開錯綜復雜的爭奪。成立之初,即因派系矛盾而使總裁職位空缺,暫由原日本民主黨總裁鳩山一郎、原自由黨總裁緒方竹虎以及三木武吉和大野伴睦4人任代行委員。1956年1月緒方病故,遂於4月選舉鳩山為第一任總裁(至1956年12月)。其後歷經石橋湛山、岸信介、池田勇人、佐藤榮作(1964年12月至1972年7月在職)、田中角榮、三木武夫(1974年12月至1976年12月在職)、福田赳夫(1976年12月至1978年12月在職)、大平正芳、鈴木善幸(1980年7月至1982年11月在職)、中曾根康弘(1982年11月至1987年10月在職)各屆總裁。自民黨黨章規定,總裁由自民黨國會議員選舉產生,任期2年,隻能連任一次。1976年6月,以河野洋平為首的6名議員,因不滿黨內的“元老統治”脫離自民黨,另組新自由俱樂部,結束瞭長期以來單一的保守政黨局面。1983年12月第37屆眾議院選舉,自民黨僅得250席位,低於511席總額的半數,追加無黨派保守系8名當選者,勉強超過半數。1984年自民黨與新自由俱樂部結成院內統一會派,並吸收其一名成員入閣,出現瞭形式上的“保守聯合”政權。至1986年底,自民黨內主要派系有田中派、鈴木派(原大平派)、安倍派(原福田派)、中曾根派、河本派(原三木派)。

  1987年10月,竹下登當選自民黨總裁。1989年海部俊樹任總裁。現有黨員410餘萬人,在中、小城市和農村勢力較強。1986年在國會中有眾議員304名、參議員143 名。機關報為《自由新報》(周刊),機關雜志為《自由民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