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王國位於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西部,西瀕挪威海,東部以斯堪的納維亞山脈為界與瑞典相鄰,北部毗連芬蘭和蘇聯。陸地面積386958平方公裡(包括斯瓦爾巴群島、揚馬延島等屬地)。人口445.8萬人(1985),97%為日爾曼語系的挪威人。官方語言為挪威語。90%的居民信奉國教基督教路德宗。首都奧斯陸。

  國傢的形成 西元前8000年左右人類開始在此活動,以狩獵、捕魚為生。西元前25000年左右進入新石器時代。隨後經歷瞭青銅器時代和鐵器時代,一些日耳曼人部落不斷遷入,但還沒有出現聚居的村落,農業生產的組織形式是氏族經營的農莊,這些氏族農莊組成若幹松散的小國。

  8世紀末處於氏族社會末期的挪威人開始渡海侵襲愛爾蘭,由起初的小股騷擾發展到大規模軍事征服活動。挪威海盜在對外擴張冒險中於874年發現冰島,並移民定居。911年挪威海盜聯合丹麥海盜南侵歐洲大陸,在塞納河流域建立瞭諾曼底公國。934年挪威國王奧拉夫·古思夫裡特松(?~941)率軍攻克都柏林,成為都柏林國王。985年挪威發現格陵蘭。愛爾蘭人於999年奪回瞭都柏林,又於1014年克朗塔夫戰役中大敗挪威人。此後挪威再也無力入侵愛爾蘭。1028年丹麥克努特大帝兼挪威國王,挪威成為“北海大帝國”的一部分。1035年“北海大帝國”瓦解後,挪威陷入瞭爭奪王位的長期紛爭動亂之中。至13世紀中葉,統一的挪威封建國傢形成。

  丹麥統治時期 14世紀中葉由英格蘭傳來的黑死病造成挪威近一半人口死亡,2/3土地荒蕪,挪威在政治和經濟上更加依賴於強大鄰國丹麥。1380年丹麥女王瑪格麗特(1353~1412)讓她的兒子兼任挪威國王。1388年挪威政務委員會尊舉瑪格麗特為挪威永久的攝政王。1397年,由瑪格麗特女王主持在卡爾馬會議上成立瞭斯堪的納維亞聯盟(又稱卡爾馬聯盟),丹麥國王成為丹麥、瑞典、挪威3個王國的共主。除丹麥外,新興的漢薩同盟在挪威擁有強大的經濟勢力和貿易特權。漢薩同盟中的呂貝克擁有挪威的漁業控制權和貿易特許權,並在卑爾根設立瞭許多商站。

  1450年,挪威與丹麥在卑爾根締結邦聯協議,挪威進一步喪失民族主權,挪威政府的高級官吏逐步改由丹麥人充任,官方語言亦改用丹麥語。1513年挪威人民不堪忍受丹麥的統治和漢薩同盟的經濟壓榨,在大主教奧拉夫·英格爾佈雷克特松領導下進行武裝鬥爭,爭取獨立。1534年遭丹麥鎮壓。挪威被取消王國的稱號,降為丹麥的一個州,由丹麥副王和官吏治理,丹麥語成為挪威官方書面語言。

  17世紀,瑞典為爭奪波羅的海霸權和對挪威的宗主權同丹麥交戰。丹麥失利,將挪威割讓給瑞典,1645年割讓耶姆特蘭郡和海德爾峽灣,1658年又割讓佈胡斯蘭郡。瑞典國王卡爾十二世在對俄國戰爭大敗後曾於1716、1718年兩次進攻挪威,但均未取勝,卡爾十二世亦在挪威戰場上被暗殺。1718~1807年丹麥由於戰爭頻頻失利,國力衰弱,放松瞭對挪威的控制。在此期間,挪威經濟迅速發展,尤其是木材加工業、航運業和漁業。農業雖較前略有進步,但仍很不發達。丹麥的宗主國地位和對挪威貿易的壟斷成瞭挪威資本主義經濟繼續發展的最大障礙。挪威各階層的民族意識越來越強烈。脫離丹麥爭取獨立的運動不斷高漲。

  民族獨立運動的發展 1807年,丹麥同法國結盟並參加瞭拿破侖一世的大陸封鎖。由於丹麥海軍被英國消滅以及英國實行海面封鎖,丹麥與挪威之間的海路聯系中斷,挪威基本上處於自治狀態。反拿破侖戰爭中,挪威亦蒙受巨大損失,商船隊被英國扣押,木材出口停頓,糧食奇缺,經濟瀕臨破產。1814年5月17日挪威臨時行政委員會在埃茲沃爾召開國民議會,通過憲法,宣佈挪威為獨立的君主國,實行君主立憲制。然而獨立未能實現。丹麥在同年簽署的《基爾和約》中將挪威割讓給瑞典。瑞典強迫挪威接受挪威-瑞典聯盟,允許挪威對內享有自治權。1815年以後歐洲大陸的經濟蕭條使挪威木材出口和航運業陷於停頓,農業生產無力滿足人們對糧食的需求。為瞭擺脫饑餓和經濟困難,挪威在1842年改革貨幣制度並大幅度削減關稅以促進糧食進口。挪威人口19世紀內增長瞭1.5倍,為饑荒所迫,大量挪威人外出謀生,主要移居北美大陸。1840~1914年挪威對外移民達75萬,按人口比例是當時僅次於愛爾蘭的世界第二位移民國傢。

挪威國民議會在埃茲沃爾召開(1814)

  擺脫瑞典的控制是挪威舉國上下關註的問題。1884年由J.斯韋德魯普領導的挪威自由黨在資產階級支持下首次大選獲勝,挪威政府提出改變挪威在聯邦中的次等國地位,取消在挪威設立總督和挪威外交事務不應由瑞典外交大臣主管等擺脫聯邦約束的施政綱領。1891年自由黨又以設立單獨的挪威外交大臣來主管挪威外交的主張而再次贏得大選勝利。瑞典拒絕批準並以訴諸武力相威脅。1899年爆發瞭“旗幟事件”,挪威不顧瑞典的禁令擅自取消瞭挪威商船隊旗幟上的聯邦徽號。1905年,挪威議會單方面宣佈解散瑞挪聯邦。1905年8月31日瑞、挪在卡爾斯塔德進行談判,正式宣佈廢除《瑞挪聯盟法》。挪威重新獲得獨立。政體為世襲君主立憲制,選丹麥親王查理為國王,稱哈康七世(1905~1957在位)。國王為元首兼武裝部隊統帥,並提名首相人選。

  獨立後的挪威 19世紀末挪威工人階級力量開始壯大,以社會主義學說為指導的挪威工黨於1887年成立。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挪威奉行中立政策,本土沒有受到戰禍波及,戰爭中雖然損失瞭商船隊的50%,但戰時航運業亦給挪威帶來巨大的利潤。戰後挪威於1919年獲得斯匹次卑爾根群島。工黨於1919~1923年為第三國際成員。1923年工黨左派成立挪威共產黨。1928年挪威工黨首次大選獲勝組閣。30年代挪威受到世界經濟大衰退的沖擊而陷於經濟困難,1933年失業率高達33%,挪威工黨再次大選獲勝後采取瞭一系列社會福利政策,如勞動保護立法、建立全民養老金和社會失業救濟金等。1935年以後挪威幾乎一直由工黨當政。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挪威重申傳統的中立,在外交上十分謹慎,1939年拒絕希特勒德國提議的互不侵犯條約,同時也不傾向同盟國,不接受同盟國提出的封鎖挪威海的要求。芬蘭1940年冬戰爆發後,挪威給予芬蘭以道義支持,但拒絕同盟國借道運兵至芬蘭的要求。1940年4月8日,法西斯德國襲擊挪威。挪威政府和軍隊奮起抵抗,6月底挪威全境陷落,王室和政府流亡英國。挪威民族叛徒V.A.L.J.吉斯林組成賣國傀儡政府。挪威人民在祖國陣線領導下向德國占領者展開英勇鬥爭。流亡政府在英國也組織瞭挪威旅和空軍中隊等武裝力量。1945年5月德國占領軍宣佈投降。挪威光復。

德國傘兵空降奧斯陸

  1947年挪威接受馬歇爾計劃,恢復經濟。到50年代,挪威經濟發展水平已遠超過戰前,商船隊占世界第3位。1949年參加北大西洋公約組織。1954年同中國建立外交關系。1957年哈康七世逝世,其子即位,即奧拉夫五世(1903~ )。1959年加入歐洲自由貿易聯盟。自60年代起,關於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問題成為挪威的重大政治問題,形成贊成和反對兩大派別,並曾幾次導致內閣危機或倒臺。1972年9月就加入共同市場問題進行的公民投票中,反對者占53%。1980年11月,挪威政府與共同體商定:挪威外交大臣同共同體理事會主席定期舉行會晤。自70年代起,挪威用平臺在北海開采石油,在卑爾根等地興建3座煉油廠,年煉油能力達1400萬噸。石油出口為挪威帶來巨額利潤,推動經濟迅速發展。國民生產總值居世界前列。1985年5月工黨少數黨政府執政,該黨主席G.H.佈倫特蘭夫人任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