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4月2日~6月14日英國和阿根廷之間因馬爾維納斯群島(英國稱福克蘭群島)歸屬問題引起的一場戰爭。又稱南大西洋戰爭。馬島位於南大西洋南端,西距阿根廷500多公裡,離英國12000多公裡,由100多個小島組成,面積約1.2萬平方公裡。人口1900人(1984年估計),97%是英國人。阿根廷獨立後曾宣佈馬島為其領土,並派行政官員進行治理。1833年英國出兵佔領馬島,統治至今。但兩國對馬島歸屬問題一直存在爭議。1964年聯合國非殖民化特別委員會開始審議馬馬島的非殖民地問題。從1965年起,數屆聯大通過決議,建議英、阿雙方談判解決爭端。英、阿之間曾就此問題斷斷續續進行談判,但無進展。1982年4月2日,阿根廷出兵占領馬島,並宣佈馬島為阿根廷第24個省。英國立即同阿根廷斷交,采取經濟制裁,同時派遣一支占英國海軍2/3的作戰力量,包括兩艘航空母艦在內的近40艘艦隻組成特混艦隊開往南大西洋。英國艦隊於4月24日抵達馬島海域。4月30日,英國宣佈對馬島實行海上和空中全面封鎖。5月21日英軍在馬島登陸,遭阿軍猛烈反擊。6月12日,英軍發動總攻。14日,阿軍投降,英軍重占馬島。馬島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大西洋上最大規模的一次海空戰。阿方參戰部隊達1.6萬人,出動飛機200餘架,艦隻80餘艘;英方參戰部隊2.7萬人,出動飛機140餘架,艦隻100艘。阿方死1000多人,被俘1.5萬人,損失飛機90多架,被擊沉擊傷艦艇10餘艘(沉5艘),耗資30億美元;英方死255人,傷777人,損失飛機20架,被擊沉擊傷艦艇近30艘,耗資7億英鎊(12億美元)。戰爭失利使阿根廷政局動蕩,6月17日,L.F.加爾鐵裡總統被迫辭職。英國重占馬島雖增強瞭英國首相M.H.撒切爾夫人及其保守黨政府的地位,但損害瞭英國在第三世界的形象。美國在馬島戰爭中從中立立場轉為公開支持英國,從而加深瞭美國和拉丁美洲國傢之間的鴻溝,使泛美主義出現危機。拉丁美洲和其他第三世界國傢大多支持阿根廷的主權要求,希望阿、英通過談判解決爭端。馬島戰爭後,阿、英關於該島主權的爭端並未結束。1983年11月,第37屆聯大以壓倒多數票通過拉丁美洲國傢的聯合提案,要求阿、英雙方恢復談判,以便盡快和平解決馬島爭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