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8世紀統治爪哇島的伊斯蘭王國。首都初在格德城,以後遷至卡爾達和勃列列,後又遷至卡爾達蘇拉,最後遷至蘇拉卡爾達。

  政治興衰 馬打藍興起於16世紀末,原為淡目國領地,後為巴章王國的屬地。1575年,蘇多威佐約·施諾巴迪受封為該地的軍事和宗教首領,號稱施諾巴迪·英·阿羅科·賽丁·巴諾托科摩。1582年擊敗巴章王國,建立馬打藍王國。施諾巴迪在位時期(1586~1601)征服中中爪哇和東爪哇前巴章王國的屬地以及西爪哇井裡汶南部的卡魯。馬打藍和萬丹兩國以芝大隆河並沿格德和沙拉克山為界,分土而治。

  1613年,馬斯·朗桑即位,後采用蘇丹的稱號,歷史上以蘇丹阿貢著稱,在位時幾乎統一全爪哇並將勢力擴展至蘇門答臘的巨港和占卑以及加裡曼丹的馬辰和蘇卡達納。1628和1629年兩次主動進攻荷蘭人的大本營巴達維亞(今雅加達),1642年派水軍支援巨港以抗荷,1644年還試圖與英國人和葡萄牙人結盟反荷,但沒有成功,使荷蘭殖民者得以站穩腳根。

  荷蘭殖民者,先後於1646、1677、1705和1743年4次迫使馬打藍簽訂割讓土地條約。馬打藍的領土喪失逾半,對外貿易受到限制和打擊,國勢日蹙。1674年,杜魯諾佐約領導爪哇人民,武裝反抗荷蘭殖民者。1679年,聯合東印度公司勾結馬打藍國王,殘酷鎮壓起義。1749年馬打藍最後一任國王巴固甫握諾二世死後,王室內部分裂,抗荷派首領莽古甫美等雖繼續抗荷,並曾給予重創,但大勢已去。1755年,荷蘭殖民者又迫使馬打藍簽訂屈辱條約,將馬打藍國土分裂為兩半。西半部歸莽古甫美,首都設於日惹,後稱日惹王國;東半部歸巴固甫握諾三世,首都仍在蘇拉卡爾達(簡稱梭羅),稱梭羅王國。兩國都淪為荷蘭東印度公司的保護國。

  經濟與文化的發展 馬打藍王國梭羅河平原為重要的稻米產區。札巴拉和錦石是王國的兩個重要對外貿易港口。馬打藍以伊斯蘭教為國教。1633年蘇丹·阿貢采用回歷以代替塞種紀元。王國政治中心內遷後,伊斯蘭教文化逐漸與爪哇古老文化相融合,對日後的文化發展帶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