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世紀統治英國的封建王朝。1154年由亨利二世開創。王朝名稱的由來,一說亨利二世的父親安茹伯爵傑佛瑞常在獵場上種植金雀花,或雲他經常在帽子上飾以金雀花枝,故有此名。除英國本土外,該王朝在法國的安茹、諾曼第、佈列塔尼等地擁有大量領土,史稱安茹帝國。

  亨利二世倚靠城市支持,不斷加強王權,擴大國王法庭的司法權限,推行陪審制以取代神判法。國王法庭活動的加強導致形成全國統一的普通法。但國王法庭不保護農奴,由此確定瞭自由人與與農奴的鴻溝。此外,還進行軍事改革。實施盾牌錢制度,加強國王的軍事力量。理查一世(獅心王,1189~1199在位)參加第三次十字軍東侵,長期在外作戰,征斂繁多,招致貴族不滿。約翰(無地王,1199~1216在位)即位後,和貴族的沖突愈演愈烈,引起貴族的反抗,約翰被迫接受《大憲章》。亨利三世統治時期(1216~1272)封建經濟繁榮,騎士階層多轉向經營土地,在政治鬥爭中嶄露頭角。亨利三世即位初年曾多次重新承認大憲章,表示接受貴族監督。後因向教皇獻納過多,又任用法國封建貴族執政,引起英國貴族反對。1258年貴族武裝集會,強迫國王實行改革。是年6月亨利三世被迫接受《牛津條例》,決定組織15人會議,非經會議同意國王不能做出任何決定。不久,反對派陣營因騎士和貴族利益沖突而分裂,亨利三世乘機否認《牛津條例》,內戰爆發。1264年5月14日劉易斯戰役中,國王及王子被以S.de孟福爾為首的貴族俘獲。孟福爾控制局勢,1265年他召集貴族、騎士、城市市民集會議事,是為英議會之始(見英國議會君主制)。1265年8月孟福爾兵敗被殺。亨利三世恢復王位。愛德華一世(1272~1307在位)制定一系列法令,保障封建主利益。1279年的《教產法》規定,如無國王同意土地不能轉為教產。1290年的《買地法》規定封臣得以代替方式自由轉移封土,從此不能再創立新的封土,是為封土制瓦解的開始。他倚靠騎士、市民等加強王權,1295年召集的議會被稱為“模范議會”。1297年他頒佈《憲章的追認》文件,確認瞭無議會同意國王不得征稅的原則。14世紀起英國封建經濟走向衰落,封建貴族收入減少,派別鬥爭更加激烈。愛德華三世在位期間(1327~1377),為爭奪在法國的領地,挑起百年戰爭。百年戰爭使英國貴族從大陸掠得大批財富,但加劇瞭英國農民的痛苦。愛德華三世死後不久,就爆發瞭瓦特·泰勒起義。理查二世(1377~1399在位)統治時貴族鬥爭不斷,1399年他被蘭開斯特傢族的亨利廢黜,金雀花王朝至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