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斯洛伐克工人階級政黨,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執政黨。1921年5月16日在原社會民主黨左派組織的基礎上成立,並加入第三國際。1924年底召開“二大”,提出為爭取黨的佈爾什維克化而鬥爭的任務,強調建立無產階級和農民聯盟的必要性。1929年2月黨的“五大”批判瞭領導機構的機會主義路線,確立瞭K.哥特瓦爾德在黨內的領導地位。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期間,捷共提出爭取工農群眾大多數,推翻資本主義制度,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政治路線,組織和領導瞭瞭一系列工人罷工和農民運動。1933~1938年,捷共積極爭取建立廣泛的人民陣線,為捍衛國傢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為粉碎德國法西斯的侵略計劃,反對和抵制資產階級的投降叛賣行為,進行瞭堅決的鬥爭。1938年10月斯洛伐克地區、12月捷克地區的黨組織遭禁止,被迫轉入地下活動,黨的領導機關遷至莫斯科。1939年3月15日,法西斯德國侵占捷克斯洛伐克,捷共領導全國人民開展瞭廣泛的反法西斯抵抗運動和民族解放鬥爭。在國內先後成立4屆地下中央委員會,雖屢遭破壞,仍堅持領導國內的抵抗運動。捷共在莫斯科的國外領導中心除配合和支援國內鬥爭外,還在蘇聯領土上籌建瞭黨領導的武裝力量,配合蘇聯紅軍直接打擊法西斯侵略者。1943年冬,捷共國外領導中心同在倫敦的資產階級流亡政府代表E.貝奈斯就民族解放鬥爭和戰後國傢恢復與發展問題達成協議,進一步擴大和鞏固瞭黨領導的反法西斯民族陣線。1944年8月,捷共領導瞭斯洛伐克民族起義。1945年5月,捷共組織領導瞭佈拉格起義,最後在蘇聯紅軍支援下,解放瞭捷克斯洛伐克全境。1945年4月5日,捷克斯洛伐克第1屆民族陣線政府成立,確定工人階級、勞動農民、其他勞動群眾和部分資產階級共同執政。捷共制訂《科息斯綱領》,規定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質和基本任務,保證瞭黨在革命中的領導作用。捷共指出,戰後國傢的革命和建設必須尋找“自己的道路、自己的方式、自己的捷克斯洛伐克政策”,努力探索通向社會主義的捷克斯洛伐克道路。1946年全國普選,捷共成為全國第一大黨,哥特瓦爾德出任政府總理。為瞭鞏固和擴大人民民主政權,捷共提出瞭建設綱領。1948年2月,捷共領導全國人民粉碎瞭資產階級政變陰謀(見捷克斯洛伐克1948年二月事件),保證瞭民族民主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過渡。1948年6月27日,捷社會民主黨並入捷共,進一步壯大瞭黨的力量。1949年5月捷共“九大”提出瞭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制訂瞭第1個五年計劃。同年9月,斯洛伐克共產黨成為統一的黨的地區性組織,接受捷共中央領導,設有自己的中央委員會。50年代,捷共在優先發展重工業、斯洛伐克地區工業化、農業集體化等方面取得很大成績。在社會主義建設中也曾出現過某些失誤,導致瞭60年代末期的黨內危機。1968年1月捷共中央解除瞭A.諾沃提尼第一書記的職務,由A.杜佈切克接替。1968年8月20日夜,蘇聯等華約5國出兵捷克斯洛伐克,幹涉其內政。1969年4月G.胡薩克取代杜佈切克任中央第一書記。1971年捷共“十四大”提出瞭建設發達社會主義的路線。1986年3月捷共提出瞭1986~1990年第8個五年計劃和社會經濟發展戰略,以及到2000年的遠景規劃,要求通過加速發展經濟,在實踐中迅速運用科學技術發展成果來實現上述目標。1987年12月,M.雅克什當選為總書記。1989年11月,在捷共中央全會上雅克什與捷共主席團、書記處集體辭職,K.烏爾班內克當選為總書記。12月,捷共非常代表大會推選L.阿達麥茨為中央主席,V.莫霍裡塔為中央第一書記。

  捷共現有黨員167.5萬。黨報《紅色權利報》,黨刊《新思想》、《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