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4年經教皇仲裁,西班牙和葡萄牙在世界上劃分勢力範圍的分界線。1492年C.哥倫佈到達美洲後,西、葡兩國為爭奪殖民地、市場和掠奪財富,長期進行戰爭。為緩和兩國日益尖銳的矛盾,由教皇亞歷山大六世(1492~1503在位)出面調解,並於1493年5月4日作出仲裁:在大西洋中部亞速爾群島和佛德角群島以西100裏格(league,1裏格合3海裏,約當5.5公裡)的地方,從北極到南極劃一條分界線,史稱“教皇子午線”。線西屬於西班牙人的勢力範圍;線東的則屬於葡萄牙牙人的勢力范圍。根據這條分界線,大體上美洲及太平洋各島屬西半部,歸西班牙;而亞洲、非洲則屬東半部,歸葡萄牙。葡萄牙國王若昂二世(1481~1495在位)對此表示不滿,要求重劃。經過談判,1494年6月7日西、葡兩國簽訂瞭《托德西利亞斯條約》,將分界線再向西移270裡格,巴西即根據這個條約被劃入葡萄牙的勢力范圍。這條由教皇作保規定的西、葡兩國同意的分界線,開近代殖民列強瓜分世界、劃分勢力范圍之先河。

  《托德西利亞斯條約》隻劃分瞭半個地球。當F.de麥哲倫的船隊航抵摩鹿加群島(今馬魯古群島)以後,西、葡兩國對該群島的歸屬問題又發生瞭爭執。1529年雙方又簽訂《薩拉戈薩條約》,在摩鹿加群島以東17°處再劃出一條線,作為兩國在東半球的分界線,線西和線東分別為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勢力范圍。西、葡兩國首次瓜分瞭整個地球,瘋狂進行殖民掠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