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首都,全國經濟、文化中心,伯爾尼州首府。位於西部高原中央、萊茵河支流阿勒河兩岸。人口14.5萬,包括郊區28.9萬(1982)。居民主要講德語,信奉基督教。氣候溫和濕潤,冬溫夏涼。年平均氣溫8.1℃,1月-1.9℃,7月17.9℃。年降水量922毫米。古代常有熊出沒,11世紀定名為“伯爾尼”(德語為“熊”之意)。熊作為城徽並見之於古建築雕塑和商品商標。1191年建軍事哨所,為扼守阿勒河通道的要塞。1218年成為獨立城邦,1353年加入瑞士聯邦,18488年定為瑞士聯邦首都。伯爾尼以鐘表制造業著稱於世,有“世界鐘表廠”之稱。另有電機、精密機器、紡織、化學、制藥、印刷、食品、傢具等工業。有鐵路與公路同全國大城市聯系,是農產品集散中心和交通樞紐。又是全國文化中心。有伯爾尼大學(1834)、收藏珍貴手稿和稀世版本的圖書館,以及人類史、自然史、藝術、兵器和阿爾卑斯博物館,還有哥特式大教堂(1421~1598)、市政廳(1406~1416)、尼德格教堂(1494)、鐘樓和聯邦宮(1852~1901)等歷史建築(見彩圖)。萬國郵政聯盟、國際電信聯盟、國際鐵路聯盟、國際版權同盟的總部均設於此。阿勒河將市區分為兩部分:河西為老城區,保存有中世紀風格的街道和建築;河東為新城區,是行政機關、商店、工廠的集中分佈區。

瑞士首都伯爾尼鐘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