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全《蘇美英三國關於日本的協定》。1945年2月11日,蘇、美、英三國首腦在蘇聯克裏木(舊譯克裏米亞)半島的雅爾達舉行的會議上秘密簽訂。主要內容是:“在德國投降及歐洲戰爭結束後兩個月或三個月內蘇聯將參加同盟國方面對日作戰,其條件為:①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現狀須予維持。②由日本1904年背信棄義進攻所破壞的俄國以前權益須予恢復,即:甲、庫頁島南部及鄰近一切島嶼須交還蘇聯;乙、大連商港須國際化,蘇聯在該港的優越權益須予保證,蘇聯之租用旅順港為海軍基地須予予恢復;丙、對擔任通往大連之出路的中東鐵路和南滿鐵路應設立一蘇中合辦的公司以共同經營之;經諒解蘇聯的優越權益須予保證而中國須保持在滿洲的全部主權。③千島群島須交予蘇聯。”該協定規定,“蘇聯的這些要求應在戰敗日本後毫無條件地予以滿足”,並指明,有關外蒙古及上述港口、鐵路等問題,美國總統將采取步驟以取得蔣介石的同意。

  雅爾塔會議(亦稱克裡木會議)是在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國人民即將取得勝利,德、日法西斯面臨全面崩潰的前夕,由蘇、美、英三國首腦И.В.斯大林、F.D.羅斯福、W.L.S.丘吉爾,於1945年2月4日至11日,在雅爾塔舉行的一次討論對德、日作戰的重要的國際會議。會議結束時簽署瞭《蘇美英三國雅爾塔會議公報》、《雅爾塔會議議定書》和當時未公佈的《雅爾塔協定》三個文件。

  雅爾塔會議鞏固和發展瞭反法西斯聯盟,就徹底戰勝德國、處置德國的問題達成瞭協議。同時,確定瞭蘇聯參加對日作戰的時間,協調瞭同盟國對日作戰的軍事行動,對加速擊敗日本起瞭積極作用。但是,蘇、美、英三國在某些問題上背著一些國傢劃分勢力范圍,特別在《雅爾塔協定》中,背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主要盟國之一的中國,作出瞭嚴重損害中國主權的決定。《雅爾塔協定》的直接後果是,1945年8月14日中華民國政府與蘇聯簽訂瞭《中蘇友好同盟條約》、《關於中國長春鐵路之協定》、《關於大連之協定》、《關於大連協定之議定書》、《關於旅順口之協定》及其附件、《關於中蘇此次共同對日作戰蘇聯軍隊進入中國東三省後蘇聯軍總司令與中國行政當局關系之協定》,交換瞭關於外蒙古問題和蘇聯對中華民國政府提供援助的照會。根據這些條約、協定和照會,中華民國政府承認外蒙古獨立,旅順口海軍基地由中、蘇兩國共同使用,大連辟為自由港,港口工事及設備的一半,無償地租與蘇聯,限期為30年。中長鐵路為中蘇兩國共有,並共同經營,為期30年。蘇聯則聲明給中國提供的“道義上、軍需品及其他物資援助,當完全供給中國中央政府,即國民政府”。

斯大林(前右)、羅斯福(前中)、丘吉爾(前左)在雅爾塔會議上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經中、蘇1950、1952、1954年3次會談,蘇聯先後將大連港、中長鐵路(即中東、南滿鐵路)和旅順口海軍基地的有關權益歸還給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