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湖南省南部地區領導的武裝起義。早在大革命時期,湘南地區的農民運動,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就有很大發展。大革命失敗後,湘南地區的共產黨員和人民群眾在國民黨白色恐怖下繼續堅持鬥爭。1927年冬,中共湘南特別委員會根據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和中共湖南省委員會的指示,在湘南地區組織農民準備舉行起義。

  1928年1月中旬,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軍餘部從粵北轉至湘南宜章縣境,在中共湘南特委和宜章縣委協助下,,於1月22日智取宜章城,逮捕瞭國民黨縣政府官吏和豪紳,解除瞭團防的武裝,發動群眾,開倉濟貧,揭開瞭湘南起義的序幕。接著,南昌起義軍餘部改編為工農革命軍第1師,朱德任師長,陳毅任黨代表,王爾琢任參謀長。這時,國民黨軍獨立第3師由廣東樂昌地區北出向宜章進攻。為避免在不利條件下作戰,工農革命軍和農軍主動撤出宜章城向黃沙堡方向轉移。國民黨軍占領宜章城後,即向南追擊工農革命軍。工農革命軍在農軍配合下,在巖泉、栗源地區擊潰獨立第3師一部,乘勝追至廣東省坪石,又將該師主力擊垮,共殲1000餘人,並重占宜章城。接著,建立宜章縣蘇維埃政府,工農革命軍和農軍迅速擴大。

湘南起義奪取宜章之後(油畫)

  工農革命軍作戰的勝利和宜章縣蘇維埃政府的成立,振奮瞭湘南人民的鬥志。朱德、陳毅和中共湘南特委為進一步發動湘南農民舉行起義,工農革命軍第1師由宜章北上,於2月4日占領郴縣。隨即分兵協助資興、永興、耒陽等縣農軍占領瞭這幾座縣城,並在這些縣建立蘇維埃政府。在此期間,安仁、茶陵、酃縣、桂東、汝城、臨武、嘉禾、桂陽、常寧、衡陽等縣的部分農民,也紛紛起義。3月中旬,在郴縣成立湘南蘇維埃政府。湘南起義勝利後,中共湘南特委將宜章、耒陽、郴縣和永興、資興5縣農軍,分別編成工農革命軍第3、第4、第7師和兩個獨立團,共8000餘人。3月下旬,國民黨軍以7個師的兵力向湘南地區進攻。這時,由於中共湘南特委的盲動主義政策,損害瞭人民群眾的利益,工農革命軍已無法在湘南地區立足。為保存革命力量,朱德、陳毅率工農革命軍於4月上旬撤出湘南地區,向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轉移。湘南起義,沉重地打擊瞭國民黨在該地區的統治,發展瞭工農革命軍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