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外匯庫存所佔用的用本幣計價入帳的款項。是銀行資金運用的一個部分。

  在經營外匯業務的銀行資產負債表中,資產方有外匯占款科目,反映外匯占款的實際餘額。各國中央銀行為瞭支持本國貨幣的信用和正常進行國際清算,一般都保留一定數額的外匯儲備。銀行買賣外匯過程中也需要保存一定數量的外匯儲備。在理論上,外匯儲備太少,國際清算就可能遇到困難,影響一國的信譽;儲備過多,在實質上又等於為外國提供瞭貸款,不僅不能發揮外匯儲備的作用,而且會增增大本國的貨幣供應量。外匯儲備的合理程度,一般根據統計規律加以測定,如許多國傢以相當於本國3個月的進口額為合理限度,進入80年代以來,這一水平有所降低,甚至低於一個半月的進口額甚至全年進口額的12.5%。

  中國為瞭保持必要的國際支付能力,鞏固國際信用地位,保證對外經濟關系的順利發展,80年代以來外匯儲備額逐年增加,外匯儲備占進口額的比例從1986年的24.5%上升到1989年的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