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貨幣與貨幣供應量擴張關係的數量表現,即中央銀行創造或縮減1單位的基礎貨幣,能使貨幣供應量增加或減少的倍數。又稱貨幣倍率。

  功能 貨幣供應量是由基礎貨幣與貨幣乘數共同決定的,其數學運算式為:

MsBm

式中 M s為貨幣供應量, B為基礎貨幣, m為貨幣乘數。作為貨幣供應量的兩個決定因素之一,貨幣乘數的功能主要有二:①在貨幣供應量的增加過程中充當放大器,通過一定的倍數效應將基礎貨幣多倍放大為貨幣供應量;在貨幣供應量的收縮過程中充當衰減器,通過一定的倍數效應強化基礎貨幣對貨幣供應量的收縮效果。②在貨幣供應量的增加或減少過程中,即使基礎貨幣量不變,單是貨幣乘數發生變動,也會相應導致貨幣供應量增加或減少。據美國經濟學傢P.哈格以1875~1960年共85年的資料實證分析表明,在美國貨幣供應量的增長中,90%是由於基礎貨幣變化引起的,10%是由於貨幣乘數的變化引起的。

  模型 作為貨幣供應量的決定因素之一,貨幣乘數本身是由中央銀行、商業銀行和非銀行部門的行為共同決定的。這三個經濟主體的行為設定不同,貨幣乘數的模型也各不相同。

  單一存款貨幣形式下的貨幣乘數:

式中 D為活期存款;γ d為活期存款的法定存款準備率。模型假定貨幣供應量僅由商業銀行的活期存款構成,商業銀行在放款和投資活動中不保持超額準備金,從而貨幣乘數僅與活期存款的法定準備率相關。

  含有通貨和活期存款形式下的貨幣乘數:

式中 C為通貨; h為通貨比率。模型假定貨幣供應量由中央銀行發行的通貨和商業銀行的活期存款構成,商業銀行在放款和投資活動中不保持超額準備金,從而貨幣乘數與活期存款的法定準備率和通貨比率相關。

  含有通貨、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形式下的貨幣乘數:

式中 T為商業銀行的定期存款, t為定期存款比率, tγ t為定期存款的法定存款準備率。模型假定貨幣供應量由中央銀行發行的通貨、商業銀行的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構成,商業銀行在放款和投資活動中不保持超額準備金,從而貨幣乘數與活期存款的法定準備率、通貨比率、定期存款的法定準備率和定期存款比率相關。

  含有通貨、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超額準備金形式下的貨幣乘數:

式中 e為超額準備比率。模型假定貨幣供應量由中央銀行發行的通貨、商業銀行的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構成,商業銀行在放款和投資活動中保持超額準備金,從而貨幣乘數與活期存款的法定存款準備率、通貨比率、定期存款的法定存款準備率、定期存款比率和超額準備比率相關。

  決定因素 貨幣乘數一般是由四類變量即通貨比率h、定期存款比率t、法定存款準備率γ(=γdt)和超額準備比率 e共同決定的。這四類變量本身又是中央銀行、商業銀行和非銀行部門行為變動的函數,決定於其他一系列具體的變量因素。

  通貨比率 非銀行部門所持有的中央銀行負債C 與其所持有的商業銀行的活期存款負債D 的比例關系。通貨比率的決定,可用函數關系式表達為:

式中 Y為非銀行部門的可支配收入; P h為非銀行部門持有通貨的機會成本; f m為金融市場的完善程度; U為其他非經濟因素。該式表明:① hY的遞增函數,在其他變量一定時, h隨著 Y的增減而升降;② hP h的遞減函數,在其他變量一定時, h隨著 P h的增減而降升;③ hf m的遞增函數,在其他變量一定時,金融市場的完善程度與通貨比率呈同方向變化;④其他非經濟因素,如社會穩定程度、人們的預期心理和自然界的季節性因素也對通貨比率有重要影響,但其間的因果關聯難以用線性函數關系描述。

  定期存款比率 非銀行部門所持有的商業銀行的定期存款負債T與活期存款負債D的比例關系。定期存款比率的決定,可用函數關系表達為:

式中 P t為非銀行部門持有定期存款的機會成本, I t為定期存款利率。該式表明:① tY的遞增函數,在其他變量為一定時, t隨著 Y 的增減而升降;② tP t的遞減函數,在其他變量為一定時, t隨著 P t的升降而降升;③ tI t的遞增函數,在其他變量為一定時, t隨著 I t的升降而升降。

  法定存款準備率 商業銀行繳存於中央銀行的法定存款準備金 R與非銀行部門所持有的商業銀行的活期存款D和定期存款負債T 的比例關系。法定存款準備率的決定,可用函數關系式表達為:

式中 P為中央銀行貨幣政策意向, S為商業銀行的存款負債結構, N為商業銀行的規模和處所。該式表明:①作為一國貨幣當局所操縱的變量,法定存款準備率的變動主要受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影響。一般而言,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意向是逆對經濟風向行事,因而法定存款準備率與經濟運行態勢逆向變動,即當經濟運行處於高漲時期,中央銀行傾向於提高法定存款準備率;當經濟運行處於衰退時期,中央銀行傾向於降低法定存款準備率;在經濟運行處於平穩時期,法定存款準備率保持不變。②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實行有差別的法定存款準備率。一般而言,為定期存款負債規定的法定存款準備率相對較低,為活期存款負債規定的法定存款準備率相對較高。這樣,如果商業銀行的負債結構最先變化,實際的法定存款準備率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③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實行的有差別的法定存款準備率政策,還體現在商業銀行的規模和處所上。一般而言,商業銀行規模較大,法定存款準備率相對較高,反之,相對較低。這樣,即使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意向和商業銀行的負債結構為一定,隻要存在著存款在不同規模和不同地區的商業銀行轉移的現象,整個商業銀行體系的實際法定存款準備率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

  超額準備比率 商業銀行所保有的超額準備金 (實際保有存款準備金超過應當保有的法定存款準備金部分)與非銀行部門所持有的商業銀行的活期存款負債的比例關系。超額準備比率的決定,可用函數關系式表達:

式中 P e為商業銀行保有超額準備金的機會成本, I e為商業銀行借入準備金的代價, C e為銀行部門對通貨持有的偏好, T e為非銀行部門對定期存款持有的偏好, t 為商業銀行的業務經營傳統。該式表明:① eP e的遞減函數,在其他變量一定時, e隨著 P e的增減而降升;② eI e的遞減函數,在其他變量一定時, e隨著 I e的增減而降升;③ eC e的遞增函數,在其他變量一定時, e隨著 C e的升降而升降;④ eT e的遞減函數,在其他變量一定時, e隨著 T e的升降而降升;⑤ Pte的因果關系雖然存在,但難以用線性函數式明確描述。

  

參考書目

 周慕冰:《經濟運行中的貨幣供給機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北京,1991。